泉州文明网 > 评论频道 > 民生热点
有一种尊重叫“不打扰”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1-04-19         责任编辑:林婕 黎灵寿

  河南郑州一位96岁老奶奶多年摆摊卖菜馍,因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而意外走红。近日,大批主播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架起设备、摆好手机、搞起直播,把摊位围得水泄不通。直至深夜,这位奶奶仍在一边做馍,一边回答主播的提问。由于太过疲惫,老人已停止出摊。

  一个深夜街头的摊档,一位励志且豁达的老奶奶,构成了一幅充满暖意的画面,却因一群蜂拥而至的主播让人倒了胃口。面对突然火爆的生意,老人一句“太累,我不愿意这样”的感慨,更是与这些逐利而至的主播们高下立判。今时今日,互联网传播的日益扁平化,让每一个平凡的个体都有了爆红的可能,却也让太多平静的生活被流量所裹挟,变得喧嚣而无奈。

  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经作出过两个相互关联的预言:“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从犀利哥到流浪大师再到拉面哥,无一不是对这一预言的生动验证。在一个流量至上的时代,围观已成常态,少数人的盛宴与狂欢背后却常常是被围观者的一地鸡毛,当热度散尽,最初的热闹对这些硬生生造就的“网红”而言,不过是一种过度的打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形,到超市购物一走近货架,就有导购员开始走过来喋喋不休地推荐某款商品,在饭店吃饭时会有服务员无休止地向你推荐新菜品和酒水,在理发店理发的时候,理发师也会不停地在你耳边念叨某种新型护发产品与优惠套餐……诸如以上种种,我们都将其称为“过度服务”。正所谓物极必反,消费者对这种过度热情的服务形式已是越来越反感,因为零距离的服务在商家眼里是一种体贴,但对于顾客而言却是一种冒犯。毕竟,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距离感。

  中国绘画中有一种至高境界,名曰“留白”。从绘画艺术延伸到现实生活,都恰如其分地展示出中国人的处世哲学,那就是不越界不逾矩,时时处处都留有余地。在《世说新语·任诞》里有一则“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讲述了王子猷在雪夜突发兴致乘船去访戴逵,经过一夜才到戴逵家门前,却立马转身返回,从而留下了“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千古佳话。可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若能多一分留白,就能多一分界限感,亦可多存一分单纯的美好。

  今时今日,不被打扰也是个人的一种生活权利。去年,《民法典》已将“私人生活安宁”纳入隐私权,作为人格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人生活安宁权不仅为国民提供了安放身心的物理空间,也为国民打造了舒适自由的生活空间,更为国民的人格尊严和心理健康铸就了精神防线。因此,对菜馍奶奶被主播围观一事与其停留在空洞的道德谴责上,不如以法立威对当事主播施以惩戒,也只有当法律让那些没有边界意识的主播们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时,我们今天的讨论与反思才有意义。

  心理学家邓肯曾说过,人际安全距离是1.2米。我们也常说“距离产生美”。在互联网渐渐消弭了许多生活界限的今天,学会恪守人与人之间行为的边界,已是一堂生活的必修课。特别是在流量变现的冲动,让越来越多的平台从“流量贩卖机”进化成为“流量吞吐机”的当下,我们更应谨记,不打扰别人才是最大的尊重。(周培尧)

更多>>原创时评
欢迎投稿:qzwmwp@163.com      制作:泉州文明网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