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20200630331775059960.jpg
德化县雷峰镇:党建联动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12-14 责任编辑:黎灵寿 王娇榕

雷峰镇旅游精品路线引客来

  近年来,德化县雷峰镇聚焦“强基促稳”三年行动,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机制,以党建联动解锁乡村振兴新途径,通过抓党建、兴产业、育生态、助脱贫,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五指捧月” 构建党建文化格局

  雷峰镇全镇面积162.37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1.9万人。全镇共设18个党支部,其中村党支部14个,镇机关支部1个,合作社(联合)党支部2个,老干部党支部1个,党员815名。

  雷峰镇党建文化小镇以镇区党建文化广场为核心,以戴云之战的蕉溪战斗、李溪梅坂战斗、长基中共德永特别支部、潘祠罗浪励志室、蕉溪党内政治生活馆(李溪人民公社)等5处战斗旧址、革命遗址、红色文化、历史遗迹等为支撑,串点成线,形成“五指捧月”的全镇党建文化格局,成为“党性锻炼、红色教育、缅怀历史、励志学习”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实践基地,是全县首个“党建文化小镇”,被确定为德化县唯一的市直机关党组织主题党日教育基地。党建文化小镇的打造营造了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为乡村治理凝聚力量,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区化整合”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近年来,百花园、百果园、游乐园、“滑索”、餐饮、民宿、露营地等乡村游项目在雷峰镇“遍地开花”。蕉溪温泉美食节、李溪耕牛节、潘祠牡丹花展、油纸伞风情艺术节、演武会等活动的举办,极大地提升了潘祠片区乡村游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潘祠村被评为福建省金牌旅游村。

  雷峰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全域旅游工作思路,主动对接,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通过“双联双带”党建工作机制,整合区域内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源,以10公里长蕉溪—潘祠—李溪—瑞坂公路为主轴,以潘祠村为核心区,整合蕉溪、潘祠、李溪、瑞坂、朱紫村的自然资源,重点把潘祠片区打造成一条“春看樱花、夏观竹海、秋赏稻浪、冬泡温泉”的乡村游精品线路,被评为泉州市特色旅游风景道,实现“跨村联建支部、跨社搭建平台、强村带动弱村、强社带动弱社”,抱团式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雷峰镇全力打造“党建文化小镇”。

  “四级联创”

  打造蕉溪清新流域

  雷峰镇党委、政府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列入市清新流域生态样板建设为契机,围绕“清新流域、生态两岸、富美乡村”的总体目标,主动作为,全力打造“清新富美,润养蕉溪”的清新流域样板工程。

  市水利局党组、县水利局党支部、镇党委、村党支部“四级联创”,健全完善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资源联享、项目联动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力保障清新流域项目提速建设,蕉溪村党支部被评为泉州市“清新流域党建四级联创示范点”。依托清新流域的治理,雷峰镇全面提升投资发展环境,主动出击招商引资,中国德化china小镇落地蕉溪村,依托生态与温泉资源,融合陶瓷文化元素,推动瓷旅结合,建设集温泉养生、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陶瓷文化主题小镇;引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一系列旅游项目,实现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同步发展。

  “党建跨界”

  林电互动助脱贫

  在雷峰镇肖坑村一条长约4公里的高压线路下,原来的树木经砍伐,改种植低矮、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油茶林,打造成为党员扶贫攻坚示范基地。

  为破解林电矛盾,守护好绿水青山,雷峰镇党委、德化县林业系统党委、供电公司党委等三方党委积极探索,采取“党委+党委、乡镇林业站+乡镇供电所+党支部+贫困户”等方式,以党建链为纽带,跨组织、跨领域、跨行业,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跨”党建联合体,实现了各类党组织从“互不隶属、单打独斗、部门分割”到“互联互通、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联创融合效果,共同解决了长期困扰电力线路的安全隐患,扩大了党建的“聚合”效应、“外溢”效应,林电互动助脱贫党建项目在2020年度全市机关党建特色项目展评中荣获二等奖佳绩。如今,肖坑村党支部成立合作社经营管理油茶林,贫困户投工投劳,获得劳动和股份收益。盛产时,村集体年可增收15万元以上,贫困户年收入由原来的8000元增加到11500元。(泉州晚报 吴有森 陈毓昕 文/图)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