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20200630331775059960.jpg
南安一中打造“第二课堂”课程体系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12-31 责任编辑:黎灵寿 王娇榕

  落实“五育并举” 践行“三全育人”

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课程

  每周一到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南安一中最“欢腾”的时间,涵盖体育健康、音乐、美术、劳动等,共计60多门选择性必修课程同时开课,各年段所有学生都在此时奔向各自的“第二课堂”参与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育人方式的转变,打通“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最后一公里,深入践行“五育并举”,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衔接,自2019年起,该校以提高育人实效为导向,不断深化“课程+”“课堂+”体系改革,创设兼具普惠性、创新性、先导性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这是该校创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课提升办学内涵、提高办学效益、培育多元人才的又一重要举措。

  面向人人 60多门课随便选

  最后一节课铃声响起,该校的艺术馆舞蹈室里,学生们正翩翩起舞。琴室里,悠扬的钢琴声、古筝声此起彼伏。不管是操场旁边不断登高的攀岩小子、网球场上潇洒挥拍的网球小将,还是体育馆里翻腾、跳跃的舞狮少年,他们的眼神里都写满了专注。不仅如此,篮球、足球、排球、高尔夫球等10多种体育课程同时开展。

  走进教学楼,每间教室里的课程都不一样。生动的象形文字、古朴的南音吟唱、典雅的诗歌吟诵、诗意的丹青定格、悠扬的丝竹管弦,无不是学生们进阶为文艺青年的必选课。木工、电工、陶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在学生们手中呈现。

  近10亩田的校园空地成了学生们的“开心农场”,老师、家长变身劳作教育指导员,指导着学生下地耕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粒粒皆辛苦”的不易。

  该校老师介绍,心理学、攀岩、人工智能、高尔夫球等课程可以说是学生们中的“爆款”课程。“第二课堂”体系的所有课程,学生们都是根据兴趣自主选择的,因为热爱,学习起来也会更加积极。

  适合人人 师生更具获得感

  校长陈国璋说:“中学阶段的孩子情感丰富,第二课堂可以引导他们正向释放情绪,帮助他们在选择与体验过程中更好地探索与认识自我,也促进孩子们明德健体、启智尚美、热爱劳动等优良品质的形成。”

  据悉,该校通过多渠道,让学生的所学得到展示。在该校的艺术馆、教学楼的公共区域均放置了钢琴。陈国璋表示,只要孩子们愿意,这里就是他们展示的舞台。艺术馆外涂鸦墙不断更换的“涂鸦”,也是学生们的作品。每年举行的春秋两季校运会,该校在传统田径运动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击剑、游泳、引体向上等多项“第二课堂”课程项目。不仅如此,校运会的会徽、各个班级的班徽章也是学生自主参与创作、设计的。

  有不少家长担忧,课程上所需的所有乐器、材料、专业训练器材等要学生自掏腰包吗?“这些都由学校全部‘承包’,我们还聘请了多位校外专业教师,孩子们同样不花一分钱。”陈国璋表示,“第二课堂”兼具了公益性和普惠性,对于孩子的投入向来是“毫不手软”。学校方面希望学生们真正能在课上学有所获,而不是浅尝辄止。因此,大部分课程采用了小班化教学,以保证老师可以充分指导每一个学生。

  优化系统 育人方式多元化

  “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对孩子们学科兴趣的培养,发展孩子的核心素养,这与当前推进的‘强基’总体要求不谋而合,也是‘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拓展创新的用意和深意。”该校党总支书记黄沿海说,“第二课堂”的多元开设,是该校多元育人模式的探索,是学校提升办学内涵、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基于这一认识,该校不断丰富课程体系,创新课堂模式,推进弹性分层教学方式,探索新型班级管理模式,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打造成长的专属通道,通过多元教育夯实并拓宽学生基础。

  据悉,该校在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上,创新性地开发了涵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学科融合类、海内外研学类等“五育”融合课程模型,构建了立体化、多元化、多层次、多样化校本课程体系,并逐步完善现行以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过程增值与增效减负为特征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深化选课走班制度,做好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的“大文章”,推进分层分类教学,尊重并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提供学生“可选择的课程”,做到“一生一课表”。

  陈国璋说,学生大至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小至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等优良品质,单靠“题海战术”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关键还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特别要在群体活动、体质管理、劳动教育、心理健康、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评价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同时,要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高校协同育人大格局,营造人人“尽展其才、渴望成长、努力成才、皆可成才”的育人生态,如此方能将立德树人的这张“蓝图”绘到底,才能为建设“全国一流、百年名校”的宏远目标夯实基础。(泉州晚报 苏凯芳 黄锦顺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