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20200630331775059960.jpg
福建德化县:内外兼修 筑牢城市文明根基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12-29 责任编辑:黎灵寿 王娇榕

德化县持续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营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图为干净整洁的德化县城瓷都广场。德化文明网 供图

  文明,于一座城而言,既是最好的标签,也是最美的底色。自创建文明城市以来,一路砥砺前行的德化县,始终坚持“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创建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工作理念,一直聚焦服务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努力建设秀美之城、幸福之城、文明之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今年11月中旬,德化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收获这份荣誉,既让德化县城市文明程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让德化县的文明建设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

  补齐民生短板弱项 让环境更宜居

  一排崭新的围墙环绕,道路旁规划合理的停车位,出入口设置智能安防监控、门禁系统,天然气管道进入家家户户……初次造访德化县城金苑小区的外来访客,会惊讶于这个干净整洁、设施齐全的小区已拥有20多年的历史。“这是德化最早建设的商品房,原先天然气没入户,水管老化、公共设施陈旧。”谈及小区的蜕变,金苑小区业委会主任林扬能将其归功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努力。

  据介绍,正是将老旧小区改造与文明创建结合起来,按照“业主主体、社区主导、政府引领、各方支持”的原则,通过增设停车位、改善排污系统、优化环境卫生、开辟休闲活动场所等措施,通过补齐民生短板,德化县近年来逐步完善老旧小区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不仅提升了小区“颜值”,更让居民们真切感受到宜居。

  老旧小区的焕然一新,仅是德化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个缩影。围绕“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这一宗旨,伴随德化县创建文明城市的号角吹响,城中各大农贸市场展开了规划整治,在对硬件设施老旧,地面破损、排水不畅、线路杂乱等现象进行规划整治的同时,通过规范经营秩序,增设残疾人专用卫生间、母婴室,张贴“内设残疾人专用”标识、疏散标识、温馨提示标识等,德化县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为引领,既让农贸市场实现提质增品大飞跃,也让居民生活更便利、舒心。

  自2018年以来,德化县加快建成了缨溪公园、鹏都公园、驾云亭公园扩建一期等8个公园项目,截至目前,全县公园总数已达到15个,休闲绿地达20个,真正为百姓提供了“出门见绿,500米见园”的绿色福利。从城市到乡村,美丽的蜕变持续上演。通过在乡村全面推广“一清二整三美化”,近年来,德化县以“一体化”方式推进了农村厕所、垃圾、污水、农房、村容村貌专项整治,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打造出绿色美好新家园。

德化县浔中镇吉祥社区四点半课堂现场,孩子们在志愿者老师的带动下,踊跃发言。林杰 摄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让新风“吹”进百姓家

  有一种风景叫城市文明,有一种力量叫志愿服务。无论是在德化县的主城区,还是在乡村地区,时常看到头戴小红帽、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维护交通秩序、清洁家园、慰问孤寡、关爱少年……这些活跃在创建文明城市一线的志愿者们,以亲切的笑脸、暖心的话语、贴心的服务,用心诠释着文明的内涵,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

  为让文明实践更好地在全县中“活”起来,近年来,德化县不仅组建起了1支由县委书记为队长的志愿服务总队、34支由乡镇和县直系统党委组成的志愿服务支队、333支由各级文明单位和村级党组织组成的志愿服务大队,同时该县还发动了憨鼠爱心小分队、兰花草志愿服务队、小喇叭文明交通志愿劝导队等多支本土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及5.4万多名在册志愿者,由此来确保志愿服务队伍能够覆盖到全县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真正做到发挥志愿者在各项文明创建工作中的导向作用。例如,今年,德化结合疫情防控、“我们的节日”“圆梦瓷都”等节点,组织志愿服务队进村入户开展移风易俗“三率”宣传,倡导“婚喜事新办、丧葬事简办、神佛事少办、迷信事不办”文明新风。

  此外,德化全县18个乡镇还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15个村、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充分利用县域内所有阵地平台资源,全县内精心打造出了理论宣讲、社会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乡风文明建设等志愿服务“七大平台”,切实打通宣传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德化县赤水镇猛虎村“爱心厨房”现场。 林杰 摄

  用爱“幸福”一座城 让服务温暖人心

  创建文明城市的最终目的,是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幸福。德化始终将百姓追求文明美好生活的愿望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增强城市“软件”,进一步提增群众的幸福感。

  每天到村里的爱心厨房吃免费午餐,早已成为龙浔镇英山村年满60岁老人们的日常习惯,“午餐时间固定,每天11点至12点,老人们相聚一起按时吃饭,聊天解闷,也让身处外地的子女们放心。”在英山村“爱心厨房”负责人李国仲看来,爱心厨房不仅为乡村留守老人提供了一份免费餐食,同时无形中搭建起了一个沟通互动平台,让老人们相聚一起,彼此照应。

  迄今,德化县在85个村庄中设立了“爱心厨房”示范点,依托于此,今年8月全县启动了爱心厨房活动,实现了镇、村的全覆盖,以此为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爱心巡回医疗、爱心理发、爱心义诊、爱心电工等活动,加快完善全县关爱老年人服务体制机制,切实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盼、老有所乐。同年,为破除农村“空心化”症结,继推行“关爱农村留守老人系列爱心工程”后,德化县以“瓷名天下 爱满德化县”为主题,在全省首创“爱心幸福城”,进一步提升文明城市精神高度和人文温度。

景城同建,筑牢文明城市根基。图为瓷都德化船模城雕。赖建明 摄

  聚民力民智 筑牢城市文明根基

  文明无止境,创建无终点。当前,德化县开始思考如何让全国文明城市成为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器”。为此,德化县探索通过“内外兼修”,来增强全民对创建工作的参与度,全民“总动员”,让城市有“颜值”更有气质,进而实现共建共享。

  为了让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使对力、抓好点”,据介绍,德化县不仅发挥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作用,把29个文明片区划分成146个文明网格,通过机关企事业单位担任文明网格的“格长”,来全面负责该网格内的市容市貌整治工作,同时为每个网格配备“1名乡镇责任人+1名村(社区)两委+1名城管+1名交警”基础创建队伍,下沉执法力量、形成责任闭环,以全县所有单位100%投入到基层一线的方式,让常态化管理拥有了保障。

  通过“搭台子”“找路子”“金点子”等形式,德化为市民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提供阵地;开展创建“随手拍”活动,借助手机APP,打造“市民随时拍问题——后台及时审问题、开清单——职能部门抓整改——市民积分换红包”的闭环,做到聚民力、集民智、解民忧。通过“三全”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全面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创城常态化管理。

  以德育人、以文化民。站在新起点,德化县将继续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坚持常态化、长效化和精细化,让这张展示城市形象魅力的名片更加靓丽,让人民群众更宜居、更幸福。(综合泉州晚报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