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20200630331775059960.jpg
抗击疫情也要“心理防疫”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02-11 责任编辑:黎灵寿 陈小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社会各界纷纷投入到抗击疫情的行动中。但当前疫情仍处于扩散阶段,局部地区仍有上升趋势,形势严峻复杂。疫情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还可能诱发公众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反应,影响公众的心理健康。为打好“心理防疫”战,泉州市网信系统持续强化宣传引导和信息安全保障,畅通权威信息发布,依法打击各类刻意制造恐慌焦虑情绪、扰乱人心、破坏抗疫秩序的谣言、诈骗等违法信息和有害信息。与此同时,泉州市社工机构、志愿组织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该热线向公众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预防与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顿,防范心理压力引发的极端事件。公众可在泉州市民政局官网公告栏中找到相关热线电话。

  疫情汹涌,打乱了人们平静而安详的生活。本来喜庆热闹的年关前后,人们都在家里“自我隔离”,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少出门,戴口罩,时刻防范冠状病毒侵体。与此同时,疫情也成了时下最热门的新闻,哪怕平日里不留意新闻的人,这会儿也通过电视、报纸、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多个渠道获取关于疫情的各种消息,看着疫情地图上每日快速增长的确诊人数与疑似人数,刷着微博上真假莫辨的各种小道信息,公众的心也是紧绷的。

  因此,除了疫情在蔓延外,焦虑、恐慌的情绪也在蔓延。有的人持续关注疫情相关信息,没办法休息或放松;有的人每隔几分钟就要刷一下疫情进展,无法专心投入工作;有的人因为对医生和患者的强烈共情,而感到自责与沮丧;也有的人被一种无力感击中,而产生失望消极心理……

  疫情需全力抗击,但这种“情绪瘟疫”也不容忽视。应该看到,面对如此重大的疫情,人们会有一系列下意识的心理与生理的反应,比如焦虑、紧张、恐慌,这都是正常的,适当的焦虑也会提升公众的防范意识。问题在于这个“度”——我们的情绪是否主宰了我们的理智与情感,是否影响了我们的认知与判断,甚至最终给我们的身体与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并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从舆情上看,的确有不少人被焦虑的情绪带偏了。因为焦虑与不安,他们将各种未经证实的消息传播到社交平台上,让焦虑情绪在网络上像病毒一样扩散,在他人的共鸣中,焦虑得到进一步强化,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也因为焦虑,他们更容易被各色谣言所捕获。俗话说,“大疫面前有大谣”,各种谣言总会在这个时机乘虚而入,各种小道消息在微博、微信群、短视频平台或朋友圈传播,给公众带来无端的恐惧,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

  因此,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就显得很有必要。要打好防疫阻击战,不仅要和病毒抗争,也要避免疫情引发不必要的焦虑与恐慌情绪,以及由此衍生的“次生灾害”,比如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或者让人们对社会产生消极情绪。

  要扫除人心的焦虑,除了必要的心理干预外,重中之重还是要打好遏制疫情蔓这一“正面战场”的战斗,确保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得到有效救治与隔离,让公众收获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及时做好信息披露与辟谣工作,让各路谣言失去生存空间。

  就个体而言,要避免被各种负面情绪淹没,首先要避免信息过载,可以只关注几个靠谱的权威媒体发布的权威消息,不要盲听盲信微信群或微博上未经证实的消息。对于一些真假难辨的信息要仔细甄别,谨慎传播,不要成为谣言传播的工具,不要被“情绪瘟疫”感染。如若需要情绪疏导,可及时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曾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