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20200630331775059960.jpg
泉州德化流动"红马甲"演绎"小城大爱" 瓷都新风无处不在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07-20 责任编辑:黎灵寿 王娇榕

  “爱心联盟”温暖瓷都

爱心医疗队为村民义诊

  近段时间以来,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在瓷都德化不断上演。7月7日、8日,2020年高考,20余名青年志愿者在德化一中和德化三中2个高考考点开展“爱心助考”公益送水活动,成为今年高考期间一道独特的风景;7月9日,“夏送清凉志愿服务 助力‘爱心幸福城’”活动在瓷都广场举行,志愿者们为坚守在一线岗位的环卫工人、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送上防暑降温慰问品;7月15日,2020年德化县“志愿服务集中活动周”启动仪式在瓷都广场举行……

  今年,德化县积极创建“爱心幸福城”,70多支志愿者队伍加入爱心幸福城“爱心联盟”,先后开展爱心早餐、爱心义诊、关爱留守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如今,“小城大爱”的瓷都新风无处不在。

  撒播爱心 传递温暖

  说到志愿者,“憨鼠爱心小分队”就会在德化人脑中闪现。这支2004年初建、2013年正式注册成立的志愿者队伍,如今已经成为深受德化人民喜爱、认同的志愿服务品牌。他们经常深入养老院、边远山村,看望留守老人,举办“百岁宴”等,不断变换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给留守老人带去了关怀和温暖。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成立以来,憨鼠爱心小分队志愿者下乡开展扶贫助困活动700多次,组织大型专题爱心活动200多场,慰问了1万多户(个)对象,上万人次参加爱心活动。

  憨鼠爱心小分队的爱心理发队队长“春姑娘”张宝春是位普通的理发师,在三班镇洞上经营着一家40多平方米的理发店。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小分队组织的爱心活动,从此与之结下不解之缘。

  “几年来,她没落下一场活动。”憨鼠爱心小分队常务副会长孙炳章说,只要有组织活动,张宝春就会暂停理发店的生意,“她每次见到老人,都是面带笑容,用本地话跟老人们聊聊天、唠唠家常,老人们都很开心。”

  这6年来,张宝春累计义务理发不下3000人次,有时候为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甚至影响到她的生意,但她毫无怨言,希望“凭借自己这点技术,为需要的人服务,多做点好事”。

  70多岁的陈允遂曾是春美乡新阁村贫困户,身患重病,唯一的儿子视力残疾。2016年,陈允遂一家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户,当地有关部门通过各项兜底政策为他解决了看病问题,省、市、县、乡、村各级扶贫干部还积极帮他谋划发展经济的措施,各种困难渐渐得到解决,生活有了保障。

  如今,这位曾经被帮扶的对象,也成了帮助别人的志愿者。今年5月,新阁村开始筹备“爱心幸福城”系列公益活动,其中一项活动是爱心理发,陈允遂心动了:从新阁村到春美镇区,至少得有30分钟车程,老人们往返不便,而自己年轻时候跟着父母学过理发,为什么不发挥发挥余热为村里的其他老人剃剃头呢?心动就行动,他找到村干部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大家都非常支持。就这样,老陈“重操旧业”当起了村里的义务理发师,半天时间,他就为3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理发、剃须,一连贯动作,干脆利索。

  “老陈,你这么做图什么啊?”有人和陈允遂开起了玩笑。“嘿,不图什么,咱这不是脱贫了嘛,为村里做点小小的贡献是应该的。”陈允遂笑着说。现在,村里每个月举办2次的爱心活动,就是他的为人理发时间。

志愿者为一线环卫工人送去防暑降温物品

  流动“红马甲” 演绎“小城大爱”

  近段时间以来,在瓷都的大街小巷、社区、公交站点,随时可看到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是团县委为疫情防控组建的聚青共战疫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从最初的30人,发展至今已有近600人。随着疫情防控持续向好,这支队伍不再是单纯为抗疫而存在,他们转而致力爱心幸福城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读初中时就想参加志愿活动,直到去年终于实现了。”陈慧凌是最早加入该志愿队的成员之一。受初中语文老师孙炳章的影响,陈慧凌几年前就想参加志愿活动,皆因课业紧张一直未能实现。去年7月份,她加入大学生志愿者联盟,开始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陈慧凌告诉笔者,她参加的第一次志愿活动是在浔东社区举办的“阳光义教”。这个活动在寒暑假期间举行,主要针对读小学二至六年级的农民工子女,也有少部分初中生,课程内容包括一对一课业辅导、主题班会、户外活动等,大大缓解了假期学生无人辅导及陪伴的问题。“这个活动很有意义,能让我们发挥各自特长跟小学生互动,很有趣。”陈慧凌说,去年暑假和寒假的两次活动,她都有参加,“有不少学生是连续两次都来的,他们说‘就是因为你们在,我们才来的呀’,这让我很感动。”

  抗疫期间,陈慧凌参加了助力公交车运营、巡街劝导群众戴口罩等志愿服务活动,现在转为机动后勤保障志愿者,几乎每次志愿服务活动都有她的身影。其间,有不少让她记忆深刻的感人故事。

  陈慧凌回忆,今年2月底,同为战“疫”志愿服务队成员的张春燕,在三角街公交车站助力公交运营志愿服务活动时,看到一位行动不便坐着轮椅的老人在站前徘徊,她就主动上前询问,得知老人要回家却迷路时,就让女儿继续留在公交车站值守,然后她推着轮椅送老人回家,从三角街一直推到湖前,全程2公里多。把老人安全送到家后,没有休息半刻,她便又回到公交车站。这件小事,让陈慧凌很是感动。

志愿者为村民理发

  志愿“帮帮团” 打通爱心通道

  “太感谢了,多亏了你们的帮助,我们的生活方便多了。”近日,在大铭乡最偏远的琼溪村,年过六旬的李添济从志愿者颜庭芳手中接过一袋药品,连声道谢。最近,这样的情景在大铭乡的村落经常出现。

  笔者了解到,大铭乡约88%以上群众和85%以上村两委都进城务工经商,老人留守家中,他们因子女不在身边、老伴去世等,生活存在极大不便。如何让老人身心安处幸福乡,成为乡里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

  因此,一支由乡政府青年志愿者、村两委和全乡志愿者组成的“爱心志愿帮帮团”诞生了。颜廷芳就是“爱心志愿帮帮团”的志愿者之一,像她这样的志愿者现在有83名。颜廷芳告诉笔者,“帮帮团”现在就是城乡线上线下的爱心绿色通道。他们通过帮帮团微信平台,为城、乡、村的居民提供便民代办服务、物品寄递、送医送药、农特产品销售、务工需求等信息联络服务。“有了‘爱心绿色通道’,我们给老家的父母寄上一份孝心就更方便了,也让村里的家增添了些许温馨。”长期在城关务工的苏诗平告诉笔者。

  为了让“爱心帮帮团”更好地发挥作用,大铭乡积极依托党群城市家园中转站,在城关设立“虚拟村部”。“虚拟村部”根据各村村情,设立信息服务员、党务管理员、纠纷调解员、民政协理员,建立与村两委协调交流群,及时转达群众需求和平时工作交流。这是村民在城关的另一个“家”,有困难、有需求都可以找“家长”。“这两个‘家’让我们可以安心在城关为幸福生活去努力,为实现美好梦想去打拼。”苏诗平如是说。

  笔者从大铭乡了解到,下阶段,大铭乡将继续推动“安心幸福乡”建设,充分利用城关两镇网格化管理平台数据建立进城党员群众名册,扩大“爱心帮帮团”微信群的覆盖面和知晓率,进一步推动落实各村“爱心帮帮团”便民活动。(泉州晚报 林婉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