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20200630331775059960.jpg
千里之外传递正能量 华侨大学境外学生践行志愿者精神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05-14 责任编辑:黎灵寿 王娇榕

  华侨大学是全国拥有境外学生数量较多的高校之一。在校园里,许多境外学生参加了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暴发后,还未返校的他们继续践行志愿者精神——

  千里之外,传递正能量

回肯尼亚过寒假的华大学生和当地华侨在整理准备捐赠的抗疫物资。(受访者供图)

  传播文化

  “你们看,用简单的纸张就可以做出漂亮的灯笼;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居然是剪刀剪出来的;笔墨在手,不仅能写字,还能画出花鸟鱼虫……”做灯笼、剪纸,画中国画,是菲律宾姑娘杨芷言最喜欢的业余爱好。疫情防控期间,宅在家里的杨芷言也不忘带动家人一起体验。

  自2016年以来,华侨大学依托“华文星火”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志愿者团队,发挥华文教育专业特色,引领留学生假期传播中华文化。基于对中华文化的喜爱,杨芷言成为一名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志愿者。

  由于疫情影响,今年寒假不能走进校园参加活动,但让杨芷言开心的是,即使在家里,她也能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告诉朋友,让他们了解各种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还能与授课老师在“云课堂”相会,继续学习中华文化。

  “在这个特殊时期,老师对我们投入了比平时更多的耐心与爱心。”杨芷言告诉记者,为了不落下一个学生,老师们前期对境外学生是否能够在线上课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多平台准备线上课程,还有针对性地提供教材、技术等帮助。“目前我的毕业论文已经完成初稿,其余课程也在线上同步学习,功课一点也没落下。”

  在福建学习四年,杨芷言已经将这里当作第二故乡。当得知福建来的中国医疗专家组到菲律宾时,杨芷言非常关注菲律宾媒体的相关报道。当听到菲律宾政府和民众对福建医疗队的称赞时,杨芷言非常开心。

  5月13日起,华侨大学毕业班的学子可以返校了。身在菲律宾的杨芷言也期盼着能够早日返校,再见一见相处四年的同学和老师。“毕业后,我打算回菲律宾从事华文教育,继续为菲中文化交流尽一分力。”杨芷言说。

  赤子情怀

  “侨胞共筹资200万肯先令,向国内捐赠N95口罩和一次性医用口罩26.68万多只。”这个寒假,邵卓君做了一本手账,这是她协助父亲记录下的肯尼亚侨胞的捐赠记录。

  邵卓君是华大工商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也是一位来自肯尼亚的侨生。今年1月底,回到肯尼亚的邵卓君,从身为肯尼亚侨领的父亲那里得知,为支持祖国战“疫”,肯尼亚的老侨胞准备捐赠一批口罩,他们希望找一位英文口语好的年轻人帮忙联系厂商,协助采购口罩。邵卓君自告奋勇,承担起了这项任务。

  在华侨大学里,邵卓君就是一名热心的校园志愿者,积极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华侨大学内有各种志愿者团队,比如服务归侨侨眷的志愿者、提供外语服务的志愿者、传播中华文化的志愿者等等。身在其中,耳濡目染,让我感受到了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者精神。”邵卓君说。

  寻找厂商、商讨数量、转账汇款、清点口罩、邮寄回国……邵卓君全程参与,她也见证了老侨胞对家乡的赤子情怀。“得知我们要筹集资金采购口罩,许多老侨胞都踊跃参加。”邵卓君被深深地感动了,她决定在肯尼亚期间要力所能及地为侨胞们做些事。

  3月初,中国的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但海外疫情仍在蔓延。邵卓君又协助父亲从中国采购了一些药品、口罩寄到肯尼亚,发放给侨胞。“最近,中国的抗疫物资送达肯尼亚,大使馆又发放了‘健康包’,相信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侨胞们一定能渡过难关。”邵卓君说。

  救死扶伤

  回到马来西亚的日子,华侨大学体育学院大二学生连翔威每天除了上网课外,就是参加当地救援队的行动。

  “90后”的连翔威是一名马来西亚籍华人,从小学习武术。高中时,他参加了马来西亚的民间救援组织圣约翰救伤队。“在救援伤患的过程,我越来越体会到生命的可贵。”连翔威说。报考大学时,连翔威选择了华侨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希望更系统地学习武术知识。

  今年寒假回到马来西亚后,连翔威接到了圣约翰救伤队的电话,询问他是否愿意参加疫情期间的救援行动,连翔威答应了。这之后,连翔威不仅救援过普通伤患,也帮助过新冠肺炎疑似患者。

  对于连翔威的决定,华侨大学的辅导员表示支持,并叮嘱他做好个人防护,有任何需要可以随时联系。同时告诉他,学校开通了心理辅导热线,为全体师生,特别是防疫一线的人员提供心理健康咨询。

  “中国举全国之力仅两个多月就控制住疫情,他们的许多经验和做法都值得马来西亚学习借鉴。”连翔威说,希望在返校学习前,能为战“疫”多尽一分力。(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