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20200630331775059960.jpg
增进新时代青少年劳动修养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04-29 责任编辑:黎灵寿 陈小妮

  劳动改变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劳动成就梦想,劳动缔造幸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靠亿万人民群众在劳动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广大劳动者用奋斗去实现。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劳动教育,增强劳动观念,提升劳动技能,崇尚劳动价值,增进劳动修养,是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必然要求。

  讲好劳动故事,激发劳动荣誉感,让青少年“爱”劳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乃至幼儿园教材里,都不乏描述劳动、赞美劳动、讴歌劳动的课文,劳动课就要善于“因材施教”,引导广大青少年既懂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朴素道理,又从张秉贵、王进喜、袁隆平、邓稼先等优秀劳动者身上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劳动精神的可贵,领悟到“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进而激发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内在动力。

  传授劳动技能,增强劳动成就感,让青少年“会”劳动。劳动是生活的需要,体现生存的价值,也是成长、发展的阶梯。“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极少数青少年之所以缺失劳动热情,既与爱好劳动习惯的养成有关,也有无从下手、不会劳动不无关系,技能培养理应成劳动必修课。一来,劳动不缺席“家庭作业”,从小让孩子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有利于提高动手能力,养成劳动习惯,学会生活自立,可望成为一生受用的财富;再者,不同学龄阶段适当开展基本劳动技能和专业劳动能力的修炼,让青少年从劳动成就感中激发追求精神,为走向社会、自力更生奠定坚实基础。

  弘扬劳动精神,提升劳动幸福感,让青少年“善”劳动。爱劳动是一种品德,会劳动是一种本领,善劳动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既体现在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更体现在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劳动,用劳动奉献社会、报效国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教导学子们珍惜时光、刻苦攻读、提升本领;要引导青少年学习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涵养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奋斗报国的情怀,切实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用劳动建树精彩的人生,把劳动作为追求幸福的事业,用劳动托举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