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20200630331775059960.jpg
家庭教育不只是“家事”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04-16 责任编辑:黎灵寿 陈小妮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不出门,少聚集”成为全国人民行动准则,中小学生的寒假更是超长待机。孩子放假在家期间,陪伴、管教、作业、教育等关键词再次刷新家长们的朋友圈,有人更是戏称“平常时候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力不从心。目前,江西、浙江、江苏等地已施行《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福建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草案)》去年底提交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一审。为家庭教育立法,家庭教育已经不再只是“家事”。(据新华网报道)

  家庭教育工作有了法律保障,对促进家庭教育事业发展,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增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家长对良好家庭教育的需求有多迫切?以已施行《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的浙江省为例,浙江省妇联对全省家长的抽样调查显示,65%的家长认为“子女的教育是最操心的事”,86.4%的家长对子女教育感到困惑。高度关注家庭教育的背后,是对相关法规短板的忧虑。

  一提到家庭教育,人们自然会认为是每个家庭的“家事”。的确,家庭教育的主体首先是父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每个父母要用一辈子来实践和探索的课题。去年底,由肖央、陈冲、谭卓等人主演的电影《误杀》热映,里面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家庭教育问题。在电影中,涉及两个不同的家庭和三个孩子。李维杰和妻子阿玉一家人在泰国生活多年,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平平在一场夏令营里,被警察局长的儿子侵犯了。为了毁灭施暴者手机里的露骨视频,平平不小心误杀了对方。深知当地警察擅于滥用私刑,一向善良淳朴的李维杰为了保护家人,编造谎言,让人找不到证据。施暴者父亲都彭为了地位、名望,疏于对孩子的教育,而母亲(警察局长)素察无底线溺爱孩子。在电影结尾,李维杰小女儿安安在见证了父母、姐姐为了自保撒了弥天大谎后,也学会撒谎,把70分的考卷改成了100分。李维杰为了不让小女儿学坏,选择了自首。这部电影深刻说明家族教育的重要性。有些家长对孩子溺爱,有些家长则对孩子放任自流,都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帮助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家庭教育中家长是主体,但也不是孤军奋战。伴随着我国教育进入新时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为现代化教育不可或缺的三大支柱。虽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着各自的独特功能和定位,但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还需要与学校形成良性互动。孩子入学后,学校成为其主要活动场所。这时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间形成有效互动,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只有学校和家庭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一致的行动,儿童才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学校教育要主动推动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要明确家校职责,构建互助、合作式的家校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作用。

  家庭教育不只是“家事”,还需要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英国学者赫胥黎曾说过:“欲造伟大之国民,必自家庭教育始。”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要让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人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特殊位置,都对孩子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教育通过立法进行科学引导,让家庭教育体系更加科学完善,从而实现家庭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林轩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