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文明网 > 评论频道 > 媒体评论
别让非机动车无路可走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07-22         责任编辑:黎灵寿 王娇榕

  非机动车出行对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绿色出行大有裨益,可在当下,非机动车的出行环境却不尽如人意。据泉州晚报近日报道,中心市区刺桐南路领秀天地路口至南风商厦路段,共享单车和小汽车违停占道,导致非机动车道经常拥堵,以至于,一些电动车路过此路段时,被迫转向机动车道。报道刊发后,引发了市民的强烈反响,并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交警联合相关职能部门重拳整治共享单车违停,还路于民。

  过去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驾驶机动车容易堵车,有时还不如骑电动车、自行车跑得快。然而,近年来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和共享单车的涌现,非机动车道的承载量急剧增加,也开始变得拥堵。在中心市区,刺桐南路的乱象并非孤例,非机动车道被堵的情况并不鲜见,特别是一些大型商业综合体附近,本就不宽的非机动车道,常常被共享单车和违停的小汽车堵得水泄不通,根本无法通行。可以说,当下不少非机动车道窄似“羊肠”,有时还是“盲肠”,走着走着不通了。更突出的问题是,面对长期违停占道的共享单车和汽车,电动车不得不左钻右躲、险象环生。甚至,被迫转入机动车道的滚滚车流中,置身险地。

  非机动车道堵车现象,是许多城市都普遍存在的“城市病”。原因其实不复杂,无非是两大主因:一是规划,非机动车道太窄,通行效率低下。以目前非机动车道的宽度,自行车通行还相对宽松些,遇上体积较大的电动车,往往只容两辆车并行通过。兼之,非机动车的速度本来就慢,上下班高峰很容易发生拥堵。二是管理,共享单车和机动车违停占道的现象日益严重,也与相关部门管理上的缺位有关。有的堵点甚至就在交管部门大门口不远处,问题长期存在,却始终得不到解决。这也说明,相关部门在强化机动车管理的情况下,却对非机动车道的交通管理不够重视,虽时有集中整治措施,却没能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导致问题反复出现。

  解决问题,无疑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根治非机动车道拥堵,需要纠正道路分配的偏差,给予非机动车更大的出行空间。这需要改变以往机动车优先的理念,让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深入人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拓宽非机动车道。此外,还可以在路口设置“非机动车等候区”等方式,有效解决路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抢道等难题。

  但规划要落到实处绝非一日之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当务之急,还须多从靠加强非机动车道管理的方面发力,才能解决市民非机动车出行的燃眉之急。现实中,交通管理部门不时采取专项行动进行治理,如:集中清理违规摆放的共享单车、处罚乱停放的小汽车等,可治理模式往往治标而不治本,专项行动过后不久,问题又再次回潮。为此,相关管理部门有必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一些容易出现拥堵的堵点,不仅要建立日常的巡查制度,甚至还有必要指派专人长期跟踪负责。值得一提的是,城市管理和交管部门也有必要加强沟通,协同作战,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把违停占道的共享单车和私家车彻底清理出非机动车道。

  说到底,非机动车道关系到市民的出行,需要我们加强日常的管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期待,相关管理部门能像治理机动车道交通乱象一样,重视非机动车道的管理,争取早日疏通拥堵,让非机动车、机动车、行人真正实现各行其道,并行不悖。(郑运钟)

欢迎投稿:qzwmwp@163.com      制作:泉州文明网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