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20200630331775059960.jpg
《泉州市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开学工作方案》出炉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04-15 责任编辑:黎灵寿 陈小妮

  继高三4月7日开学后,泉州市初三将于4月21日开学,其他年级视高三、初三开学推进及疫情防控情况再确定开学时间。开学在即,泉州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了《泉州市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开学工作方案》,对中小学开学前后的防控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评估指标逐校逐项验收 合格方可开学

  开学工作方案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依法防控、联防联控、分类施策、分批错峰。按照先急后缓、分批分类、错时开学的办法,科学评估开学条件,审慎研判分批、有序开学的时机、方式。以学校为单位、以班级为单元,“一校一策”“一校一案”确保开学工作平稳有序。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科学管控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交叉聚集,创造让学生舒心、教师安心、家长放心的校园环境。

  开学前,要做好八项准备。

  一是控制疫情。各级党委、政府全力以赴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为开学创造前提条件。重视境外疫情输入风险、重视师生员工跨区域流动风险,落实落细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做好辖区内师生信息摸排、健康监测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加强疫情防控数据的及时互通互享、闭环管理,信息要“准”,机制要“实”,管控要“严”。

  二是护校安园。各地、各部门、各学校总动员,全力确保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两手抓、两不误。公安、交警等部门要以校园为中心,开展社会环境整治,增派警力,设立“护学岗”。建立学校和医院定点联络机制,开通学生就医绿色通道。做好学校周边环境卫生全面整治、校园内的环境卫生整治,以及规范消杀、防病知识技能等培训。

  三是健康筛查。实行特殊时期动态健康认证,推广用好“八闽健康码”“来泉登记”等载体,按照属地组织对师生员工身体健康、活动轨迹、人员接触史等情况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摸排,实现全链条信息共享和跟踪管理。严格执行防控相关规定,既要管控好存在现实风险的人群,又要全面摸排师生员工与风险人群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关联情况,把好“返校第一关”。

  四是对标评估。各级教育部门会同卫生健康部门依据《泉州市中小学(中职学校)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准备工作评估导则》指导属地学校对照标准,从机制建立与制度建设、人员和物资准备、校园管理和应急处置、食宿行管理及教学组织等14个方面45项指标做好开学准备工作,并联合组建检查组逐校逐项逐条开展评估。各学校要抓紧补短板堵漏洞,经检查,逐一项目均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学。

  五是家校共识。根据前阶段各地防控工作实际经验,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符合规定的管控措施,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采取签署承诺书、发放告知书的形式,请家长、学生加强自我约束。

  六是每日监测。坚持实施全体师生员工“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包括实际共同居住家庭成员及临时居住外来亲戚的健康情况),明确报送途径、流程,责任具体到人。建立如实申报健康情况承诺制度,严肃瞒报、谎报等行为责任追究。

  七是供水管理。加强学校饮用水安全管理,开学前组织对自备水源、二次供水、食堂蓄水池、饮水机等供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清洗、消毒。通过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为学生提供的生活饮用水,开学前须经有关部门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八是物资准备。各地相关部门要协调支持学校落实开学工作各项物资储备,保障学校开学前储备可供两周使用的洗手液、消毒剂、口罩、手套、体温检测设备等防控物资,并保障持续供应。

  “一校一策”确定校园管理方式

  开学后,要实行校园封闭管理。坚持每日健康监测,开展晨、午检,住宿学生增加晚检,同时做好每日全体师生员工因病、因事缺勤登记追踪工作。校外人员非经批准不得进入校园,对批准进入校园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身份确认,体温正常且符合要求者佩戴口罩方可入校。校内人员“非必要、不外出”,建立校园封闭期间人员外出审批制度。“一校一策”确定开学后全封闭、半封闭等校园管理方式。

  规范校内集体活动。不组织开展全校性、校际聚集性活动,暂停家长开放日、社团活动、运动会等。督促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防疫管理规定,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错时作息、定点活动。疫情期间师生必须坚持佩戴口罩,做到不扎堆、不串班、少聚集,组织引导学生分时分区开展课余活动、体育锻炼,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

  加强教室使用管理。每天对教室进行通风换气,所有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消毒,并保持环境清洁。加密洗手间消杀频次,引导学生错时上洗手间。采取小班教学,不开展小组化、讨论式教学。空调使用达不到国家相关防控技术方案、指南要求的,禁止使用。学校应备有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等,示范正确洗手方法,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部消毒设施。

  上好开学“第一课”。以“疫情防控、生命教育”为主题,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注重教育效果,给学生上好一堂“人生成长大课”。把“开学第一课”上成疫情科普课、学习成长励志课、立德树人思政课。要精准分析学情,科学制定实施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制定补缺补漏方法,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要加强特殊学生关爱,对来自疫情重点地区或有旅居史、外出史、接触史、疾病史的同学不歧视、不排斥,对暂时无法返校复学、学习困难学生、家庭贫困学生等制定“点对点”线上教学辅导,确保“一个都不掉队”。

  强化食堂餐饮管理。采取食堂送餐、统一配餐、预约用餐、错峰用餐等方式,尽量避免集中就餐。根据就餐人数合理规划用餐区域,实行单桌同向就餐等。加强对集体配餐单位监管,督促落实送餐人员的健康管理和个人卫生防护。疫情期间学生不得参与校外托管机构或到社会餐饮行业就餐,一律由家长接送回家就餐或学校集体配餐。加强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落实食品安全全过程管控。

  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实行学生宿舍封闭式管理,每栋宿舍楼有专人24小时值班,落实进入学生宿舍实名验证、登记管理、体温检测和宿舍通风消毒等制度,建立突发情况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处置可疑症状人员。有条件的学校整合宿舍资源,分散住宿,合理安排宿舍住宿人数,适度扩大学生集体宿舍床位之间距离。

  狠抓学校卫生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要根据市爱卫办“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的统一部署,督促各学校做好教室、宿舍、食堂等重要场所卫生。卫健部门指导学校加强公共卫生防控知识培训和操作演练,指导完善应急处置流程,强化师生员工自我保健意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各地要建立疫情风险评估和应急联动机制,学校一旦发现师生员工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后,应第一时间将有关人员安排至校内隔离观察室,按规定进行信息报告,由医务人员核实情况后,安排专车转至定点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排查、诊治,并按规范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及活动区域消毒处理工作。

  重视师生心理疏导。各地、各学校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在认真开展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师生尽快调整好状态,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教学工作和学生生活。

  强化家校协同配合。进一步强化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疫情防控和开学有关工作,落实学生学习、出行等具体要求,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共同营造良好家校关系和育人氛围。(泉州晚报记者 曾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