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20200630331775059960.jpg
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泉州泉港峰尾:文明实践海上阵地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1-11-30 责任编辑:林婕 程兴华

上一堂宣讲志愿服务课。泉港区峰尾镇 供图

  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三面环海,海岸线长13千米,可利用浅海滩涂面积600公顷,辖区内有渔船215艘,从事渔业捕捞渔民4000多人,是国家级渔港经济区,福建省传统渔业重镇。近年来,泉港区峰尾镇立足镇情,以开展志愿服务作为推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有力抓手,打造海上渔船新阵地,贴近渔民需求,守初心、聚渔心、暖民心、筑同心,助力峰尾渔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载体 打造宣讲主阵地

  组一支宣讲志愿服务队。为解决海上学习边缘化问题,更好打造基层理论宣讲队伍,讲活党的创新理论,讲明民生政策,讲好峰尾故事,泉港区峰尾镇从新时代文明实践演讲比赛中,发掘、挑选一批有较好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宣讲经验的志愿者,在此基础上,组建一支以退休老干部、道德模范和各类先进典型代表作为团队核心,志愿服务队伍共120余人,充分解决滨海渔区一线在开展理论宣讲时面临缺少抓手、无法常态化的难题。近3年开展志愿服务40余场,服务渔区群众达5万余人次。

  建一座宣讲志愿服务所。以峰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中心,建立理论宣讲进万家。“1+3”工程基层示范点,强化互联网思维,采用线上推送和线下宣讲相结合,通过“海城峰尾”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宣传,群众线上学习达20万人次以上,搭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渔民生产生活融会贯通的桥梁,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上一堂宣讲志愿服务课。在充分考虑宣传对象的基础上,突出海港渔区的地域特色文化,把党的创新理论编成具有峰尾本土特色的北管曲目、快板等,让渔民听得懂、记得住、学得深,利用渔船入港休整补给的时间,开展“海上送学”志愿服务活动,用“宣讲+文艺表演”为渔民“补课”,让理论宣讲文艺小分队成为理论政策的“翻译家”。2021年共开展志愿服务68人次,发放学习书目135套,受益渔民4000余人次,做法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央级媒体刊发。

送医送药上渔船。泉港区峰尾镇 供图

  优化服务 推行助渔新举措

  送医送药上渔船惠渔民。充分利用休渔期间渔船集中进港、渔民上岸休整的时间,开展“送医进渔区”“送药上渔船”等“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进一步保障渔区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格局,为渔民提供健康筛选1800多人次,上渔船送急救药品1500多份。

  打造海上红色医疗驿站。在辖区诚峰国家一级渔港打造“海上红色医疗驿站”,配置医疗药物、医疗器械,24小时连线泉港区120救援指挥中心,使用泉港区首个医疗急救视频直通系统,由总医院提供紧急救援,充分发挥了医联体医疗特色,将医疗保障范围辐射至峰尾半岛海上陆上渔船民及沿海群体,为海上渔民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搭载船载卫星通信系统。为解决通讯设备信号弱、安全保障差等问题,在服务中心建设“智慧渔港”信息化系统,整合船舶维修、渔业信息发布、AIS信息系统和海上风险预警等各类项目,免费为56艘登记在册的渔船安装“天通一号”船载卫星通信系统,努力提升滨海渔区各类生产要素活动的智能动态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了渔业管理的信息化、精准化、安全化水平。

为出海渔民做核酸检测。泉港区峰尾镇 供图

  防控疫情 精准施策保生产

  严格渔船出海管控。今年9月峰尾镇周边突发疫情,为保障疫中渔民群众的生计和安全,峰尾镇在获得泉港区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批准渔船出海后,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在渔船出海前为渔民进行核酸检测、渔船消杀。渔民在海上作业时,在规定时间内按程序报备出海人员名单、健康状况、渔船安全生产自查自纠、编组生产等情况,落实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承诺。

  严格渔获销售管控。一方面设立“船东渔获销售”微信群进行线上销售,同时配备专门人员实行无接触配送;另一方面,向泉港区域内经批准的农贸市场、商超等实行“点对点”定向销售。疫情期间,实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大闭环管控,进港渔船130多艘次,向全区输送海鲜近300吨,既保障了渔民的基本经济收入,又平稳了全区人民海鲜“菜篮子”供给。做法在中央、省市媒体持续刊发。

  助力渔业增收致富。依托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和文旅产业优势,举办“‘渔’时俱进?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为主题的首届峰尾镇渔业丰收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展现峰尾海洋捕捞产业文化;举办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环保型塑胶浮球产品展销对接会,完成4200亩塑胶浮球改造,引导企业与养殖户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关系,为养殖提供便捷的购销平台和融资服务,以文明实践助力渔民增收致富。(泉港区委文明办 陈燕燕 连森阳)

助力渔业增收致富。泉港区峰尾镇 供图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