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福建泉州: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动力 巧打“一镇一园” 特色牌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2-10-24 责任编辑:林 婕

文明实践添活力,乡村振兴入画来。

  为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达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近年来,泉州整合挖掘洛江区河市、马甲、罗溪、虹山等4个乡镇公共服务资源,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研学乐园、湖畔花园、体育公园、乡村美园4个项目,因地制宜打造“一镇一园”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不断助推乡村振兴,精准把握百姓需求,切实将基层阵地用起来、志愿力量动起来、各类活动开展起来,把乡村百姓吸引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来,让文明新风根植乡间沃土,赢得群众一致好评。

  泉州把乡村建设活动与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有效实现了两者的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成效显著。据悉,泉州市现有全国文明村镇30个、省级文明乡镇43个、省级文明村89个、市级文明乡镇32个、市级文明村258个。截至2022年2月,县级及以上文明镇占比95.49%、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占比65.21%。

2022年9月,学生们到河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研学乐园参观民族英雄俞大猷纪念馆。

  创新载体 乡风文明气象新

  为提升载体建设,泉州打破传统封闭式场馆模式,将新思想传播、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多元合一,探索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一镇一园”乡村振兴综合体,以开放式学习、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参与等方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延伸到群众生活圈、学生实践圈、服务交流圈。它们成为各部门群团组织、各类社会团体开展面向农村的志愿服务新载体。

  新时代文明实践研学乐园、湖畔花园、体育公园、乡村美园……一处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串珠成链、人气渐浓,一场场鲜活生动的文明实践活动有序铺开,真正为农民服务,让农民参与,让农民满意,把满足农民群众需求、增强获得感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处处可及、人人可为,充分运用群众身边的生活素材进行‘软植入’,建设‘共通感’的教育意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人舒服”,洛江马甲镇杜先生表示,无论是孩童还是老人,可以在家门口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为美好生活增色添彩。

洛江马甲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湖畔花园上的“初心岛上讲初心”活动。

  为了加强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载体的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的创新,泉州把微宣讲、微文艺搬到了公园里,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已开展宣讲宣传活动近百场。其中,“初心岛上讲初心”、2022年泉州市“三下乡”虹山乡活动的照片在中宣部《党建》杂志“我们的新时代”栏目刊发。

  融入特色 为乡村振兴“铸魂”

  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载体有机融入当地特色资源,各具特色,构筑文明综合体,与乡村振兴同向而行,既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动力。

  融入爱国教育,在研学中渗透情怀。依托河市镇俞大猷公园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研学乐园,投入500万元实施俞大猷纪念馆布馆更新、俞大猷公园绿化提升工程。馆内分为“青年才俊”“剿灭倭寇”“清正廉明”“文韬武略”“传世流芳”等篇章,围绕俞大猷一生的重要节点和重大事件展开铺陈,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展览呈现手法,全方面、多角度展现民族英雄俞大猷非凡的生平事迹和崇高的家国情怀,深深吸引了群众,使群众能够近距离接受深刻而又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从中汲取爱国奉献的力量。同时,串联泉州市高炮训练基地、泉州市中小学生国防教育中心、俞大猷国术馆、俞家棍传习所、乡韵农场等研学基地,形成以爱国主义、英雄传承、国防教育、乡村劳动实践等为主题的教育研学综合体。

群众在洛江罗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体育公园休闲健身。

  同时,投资400万元,在马甲镇仰恩湖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有力推动马甲镇与仰恩大学校团委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合作联动,形成特色队伍、实践基地、供需对接、巡回服务四项机制,努力实现村民休闲娱乐、学生社团活动、志愿服务集散、文明实践打卡、振兴成果展示等功能多效叠加。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振兴。泉州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在罗溪镇溪心公园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体育公园,高标准建设乡村足球、篮球场、音乐舞台,形成鱼鳞堤坝、桃花岛、莲花池等网红点位,把新思想宣传、生态修复、村容整治、乡村文体等元素有机融合起来,在偏远乡镇形成文明实践带动下的振兴新高地。

  此外,在洛江虹山乡建设20个乡村美院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网格节点,在各节点培育一批星级文明户、党员志愿者、理论“土专家”、乡村艺术家,打造一批全域旅游乡村景观、大型彩绘、文化步道,带动左邻右舍开展理论学习、实现文明教育,着力营造步步有景致、处处有文明、时时见内涵的沉浸体验。这些充分发挥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作用,尤其是“田头讲古”“三下乡”等活动,有效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22年7月,泉州市文明旅游宣传志愿服务月活动在洛江虹山举办。

  志愿服务 为乡村振兴赋能

  泉州在打造“一镇一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品质阵地中,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让志愿服务工作真正做到“需求点”上,激发乡村建设发展的强大活力,有力助推 乡村振兴。

  厚植道德沃土,凝聚向善力量。在洛江率先开发并发布文明实践小程序3.0版本,开放志愿服务点单系统,配套形成平台制单、群众点单、志愿接单、所站派单、活动晒单(将内容通过小程序发布出来)、群众评单的工作闭环,并发挥志愿服务中心平台调度功能,发布活动记录900余条,实现文明实践方便易用、供需畅通、人人参与。

  同时,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直属“8+N”支志愿服务队,注重发挥本地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员等作用,培育一镇一支常态化驻点社会志愿服务队伍,用公益力量把群众动员起来,有效调动志愿者34430人。

  为了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出台《洛江区志愿者礼遇办法》,为志愿者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保险,评选星级志愿者30人,推动各村小组长、各社区网格员变身文明实践联络专员,通过夜访夜谈等渠道掌握群众需求,工作成效纳入村民小组长考核内容,力促民生问题在一线得以解决。

  近年来,泉州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目标,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扎实推动乡风文明建设,采取多举措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中,泉州市各地因地制宜,全力打造“看得见山 望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新农村。截至目前,已评选14个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16个市级实绩突出村、第二批20个典型示范村(成效显著村)。

  泉州市持续深化全国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试点成果,大力倡导红白喜事简办不办。泉州市农村农业局、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市委文明办、泉州市民政局等部门,在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工作中,不断创新方法,取得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成效。同时,泉州开展省、市级“文明乡风联系点”创建活动,评选三批43个村为创建先进典型,补助经费助力提升创建水平。组织评选省、市、县三级“家风家训馆”,全市获评省级公民思想道德馆8家,命名市级家风家训馆36家。(东南早报记者 赖小玲 通讯员 王荣锋 梁莹)

相关报道
中共泉州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泉州文明网版权所有
东南网 技术支持
京ICP备10031449号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投稿邮箱:qzwmw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