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x120.jpg
首页 > 文明论坛 > 正文
课后服务,别有“赠品思维”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9-06 责任编辑:林婕 黎灵寿

  近日中小学开学,各学校纷纷给学生赠送了课后服务的“大礼包”——根据《泉州市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今年秋季开学后,泉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推行“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要做好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即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并努力实现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据悉,鲤城、晋江等地已出台方案和细则,将课后延时服务落到实处。

  不难看出,这一举措直击了双职工家庭的痛点——孩子的接送问题。以前,孩子放学了,爸爸妈妈都还没下班。怎么办?只好交给社会上各式各样的校外托管和培训机构。这些机构良莠不齐,却收费不菲,家长们也是形格势禁、无可奈何。如今,学校推出了课后服务,不仅解决了家长们来回奔波接送孩子这一大难题,而且“学校出品,必属精品”,各学校结合各自办学特色,由科班出身的老师开设统一、规范的课后服务,也让家长们倍加放心。报道说,这一“大礼包”让家长们普遍叫好,可见受群众欢迎程度。

  课后服务的“大礼包”,可以说,这是社会发展的馈赠,社会在进步,人们赶上了好时代,亲身体验到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红利。然而,我们面对这个教育的“大礼包”,却要提防陷入一种“赠品思维”——随“正品”附送的“赠品”,人们往往另眼看待,将其看成与“正品”不同“档次”的东西。“赠品”嘛,不要太较真,人们在内心往往有着这样的潜台词。有的人将之看成附属的、可有可无的,有的人将之看成廉价的、不值一提的。

  提防“赠品思维”,对家长们来说,要提防潜意识里把自己当成“甩手掌柜”。学校提供课后服务后,难免有个别家长心中是这么想的——既然文件规定你学校必须得“服务”了,那你学校就该“包圆”了。将孩子课后学习与成长的责任看成是学校完全的“义务”,结果是家长叫好了,教师叫苦了。事实上,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属于社会服务行为,并不属于免费义务教育范畴。而本质上讲,不论教育改革发展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始终还是需要家校联动的。家长还是要密切联系老师,及时了解课中、课后孩子的学习状况,以及进行有针对性的家长辅助与配合。

  提防“赠品思维”,对于社会、对于政府来说,是不可将其看成一纸文件的事情,而要舍得长期的切实的投入。不是说,一纸文件让学校“5+2”,就像开了金手指,一下子就解决了困扰社会的孩子托管问题。我们将其称为“礼包”,但这远远不是每个学校放两台饮水机那样简单的事情。买个商品送个包装盒,对于商家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支出,更何况是学校多开展两个小时的课后服务,背后就是师资、课程、场地、管理上的巨大成本。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建立酬劳机制,合理分配费用,充分投入托底,课后服务要真正开展好,就必须以“百年树人”的心态去投入,去做实做细做好。

  提防“赠品思维”,对于学校、对于教师来说,是不能对“课内”和“课后”区别对待。对课后服务要有更深刻的认识。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课内”是“课后”的基础,“课后”是“课内”的延伸,二者俱为一体。课后服务由学校来做,是全链条做好学生教育的一种思维,也是健全学校教育质量服务体系的有效保障。要通过这个“赠品”,进一步做好教育的“正品”。(陈一彬)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