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x120.jpg
首页 > 文明论坛 > 正文
关键在机制 功夫在平时
来源:泉州晚报 发布时间:2021-06-18 责任编辑:林婕 黎灵寿
  记者从泉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获悉,为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解决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款中的人工费用难以依法按时拨付等焦点问题,日前,泉州市根治欠薪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泉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教学楼项目,试点推出政府投资项目“国库分账拨付人工费”拨付方式,依法按月足额拨付人工费,这也是市人社局根治欠薪所出新招,是为民办实事的新举措。(6月15日《泉州晚报》报道)
  国库分账拨付人工费,顾名思义,是指政府投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由建设单位向本地区国库中心提出分账拨付申请,再由国库中心直接将人工费从工程款中剥离出来,划入该项目的农民工工资专户,专项用于发放农民工工资。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防止工程款被挪用,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发放,从源头上预防欠薪违法行为的发生。
  看过前段时间热播的电影《扫黑·决战》,相信大家会对影片中刘立军用极端方式讨薪的情节印象深刻,该片所揭示的欠薪问题让人触目惊心,而产生欠薪的根源就在于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款被挪用,若有“国库分账拨付人工费”这样的好政策,相信悲剧就不会发生。现实中,经过相关部门多年坚持不懈的治理,欠薪问题已经大为改观,2020年我市实现了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欠薪案件“两清零”目标,但要真正杜绝欠薪案件的发生,还需要更多诸如“国库分账拨付人工费”之类的创举,从源头上建立预防欠薪的机制。
  特别是随着治理欠薪工作的不断深入,工作思路也应随之调整。以往在年底搞突击式、运动式治理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变化,对农民工进行应景式的“送温暖”行动,也无济于事。当下,要根治欠薪,关键在于各级管理部门、监督部门要勇于担责,建立起企业不敢拖欠、没法拖欠的制度,从应急式的帮农民工讨薪转向预防欠薪的常态化管理上。
  一是把关口前移。治理欠薪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深挖现象背后的深层问题,从源头上进行治理。一方面,关注拖欠的重灾区。对拖欠工程款问题较为严重的政府投资工程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督促其设立工资保障制度,并采取措施予以落实;对建筑、餐饮、加工等农民工相对集中的行业,制定有针对性的工资支付办法,规范工资支付行为等。另一方面,强化对企业平时劳动用工和工资支付行为的监管,抓企业工资支付制度建设,比如:对施工企业落实按月足额支付工资、工资保证金、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等情况重点监督检查。
  二是工作做在平时。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市,各种关于治理欠薪的政策相继出台,从“欠薪入刑”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再到我市相关部门出台的各种创新举措,无不着眼于制度建设,建立起了一张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的保护网。说实话,治理欠薪已经不缺手段和方法,关键就在于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抓好各项制度的常态化管理。
  劳动有尊严,文明才有底气。让劳动者有尊严地生活,理应是全社会的共识。根治欠薪顽疾,无疑要从制度创新入手实现治理常态化,才能让农民工不再“忧薪”。一言以蔽之,根治欠薪,关键在机制,功夫在平时。(郑运钟)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