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论坛 > 正文
让红色教材“活起来”
来源:泉州晚报 发布时间:2021-06-02 责任编辑:林婕 黎灵寿
  近日,福建省文物局公布全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其中,泉州134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列榜单。连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组织开展“1+X”保护革命文物工作专项督查,持续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各项部署举措落细落实、落地见效,努力筑牢泉州革命文物安全防护网。
  文物承载着文明印记,凝聚着文化认同,既是不可再生的有形物质资源,也是不可替代的无形精神宝藏。而革命文物,更是镌刻着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彰显着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将革命文物誉为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强调要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从西柏坡到沂蒙山、从福建古田到贵州遵义、从一大会址到南湖红船……习总书记几乎每到一地都将参观瞻仰包括遗址、纪念馆、故居等在内的革命文物作为“必修课”。并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革命文物最宝贵的价值,在于它能传递给人信仰的力量。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不会凭空而来,它源自于人们对过往实践的总结和发展规律的认知,镌刻着党的光荣历史和民族奋斗篇章的革命文物,无疑能用最直观、最鲜活、最震撼的方式,来展示党带领人民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真实历史实践,来揭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这一永远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进而更广泛深入地激发起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同力同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仰力量!
  因此,把革命文物护好、管好、用好,使其持久释放强大的感召力,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价值作用,让更多人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这是我们不容回避且必须牢牢扛起的历史责任。
  然而,在现实中依旧存在对革命文物保护的认识不足、主动不够导致一些革命遗址年久失修甚至破坏湮没的现象,许多被认定为革命文物的遗址留存但也仅仅停留在“挂个牌子竖个碑”,没有真正地进行精细化的保护和发掘,其应有的价值未能得到有效释放。
  对此,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好相关法律法规,用法的刚性来对保护革命文物进行兜底。各地方各部门应在严格遵照执行《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和《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法规条例的基础上,立足自身职能和区域实际情况,持续细化落实对革命文物的保护举措,坚持抢救和预防并重,维修保护革命旧址、修复保护馆藏革命文物,加强革命文物安全防范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就是要主动探索革命文物的“活态展示”,采用包括打造精品红色文旅产品、发掘整理传播红色故事、拓展红色主题教育培训、推动革命文物数字化等手段,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便于获取、更富感染力、更具立体感的革命文物活态展示,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挥革命文物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激发信仰力量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应尤其注重在青少年群体中做好革命传统教育,要结合重大节庆等时间节点,着重举办面向青少年的革命文物主题展览和特色宣传教育活动,以达到“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伟大的征程离不开信仰的力量,信仰的力量离不开“源头活水”的丰厚滋养。我们应当多措并举、同向发力,让革命文物教材“活起来”,让更多红色遗产成为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凝聚人心力量的精神源泉,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持久澎湃的信仰动能!(薄鲁晖) 
相关报道
中共泉州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泉州文明网版权所有
东南网 技术支持
京ICP备10031449号
投稿邮箱:qzwmw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