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论坛 > 正文
系好安全纽带 马拉松才能“跑”远
来源:泉州晚报 发布时间:2021-05-28 责任编辑:林婕 黎灵寿
  172人参赛,21人遇难。甘肃白银市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造成的悲剧,令人震惊、沉痛。虽然突发的极端天气,是这次不幸的诱因,但赛事环节安排不合理、没有做好安全预案、救援不及时等,才是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此次悲剧,给国内如火如荼的马拉松热敲响了警钟。马拉松如何“跑”得远,又“跑”得安全,是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的议题。
  从1981年到2000年的30年间,我国只有7个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10年代以来,马拉松赛事数量逐年攀升。中国田径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赛事从2014年的51场增长到2019年的1828场,5年时间数量增长超过30倍。无论是赛事数量、赛事规模,还是参赛人数,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一些热门的马拉松赛事,甚至因为报名人数高达数百万,而出现“抽签摇号”的情形。
  马拉松热的出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全民体育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马拉松赛事也能够提高城市的能见度,塑造城市形象,拉动区域经济,因此国内很多城市对举办马拉松赛事的热情很高;老百姓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以及超越自我的需求,让马拉松赛事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是2014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文件,“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鼓励社会力量办赛”,给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松绑,则彻底激活了城市和社会力量的办赛热情。天时地利人和,马拉松发展驶入快车道。
  种种乱象也伴随而来。一方面,作为一项参赛人数众多、长距离长时间的户外跑步项目,马拉松对赛事组织、选手服务、安全保障、后勤补给等有极高的要求,操作不当极易引发安全问题。但当前国内不少马拉松赛事组织管理并不成熟,仍处于粗放管理阶段,并没有建立系统的赛事风险分析、评估、应对选择与预案实施等风险预警机制。不出事还好,一出事就是大事。这一次白银市马拉松赛事就是惨痛的教训。
  另一方面,没有田协、登协、体育局等官方和专业组织认证的野鸡赛事大量出现。中国田径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马拉松赛事总量为993场,其中田协认证的赛事为328场,占比略超三成;到了2019年,赛事总量增长到1828场,认证赛事仅为357场,占比已经下降到不足二成。当赛事缺乏专业监管,也没有专业化运营,赛事医疗救援和现场应急救治人员配备严重不足,马拉松赛事就彻底暴露在风险中。
  没有系好安全带的马拉松赛事注定“跑不远”,合规、安全和专业始终应该是马拉松赛事的底线。此次白银市马拉松赛事是一个沉痛的提醒,一次反省的契机。对于城市主办方而言,需要引入赛事风险管理,提高预测风险、识别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构建全程流动现场救助体系,确保马拉松赛事在系好安全带后“开跑”。对于参赛者而言,也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根据自身的水平量力而行,多一些理性参与,少一些盲目跟风。
  有这么一句马拉松宣传语:“生命是短暂的,马拉松能让它显得长一点儿。”切记,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马拉松才会让我们的生命显得长一点;若没有安全护航,反而会让参赛者的生命面临不可知的风险。(曾于里) 
相关报道
中共泉州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泉州文明网版权所有
东南网 技术支持
京ICP备10031449号
投稿邮箱:qzwmw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