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文明网 > 文明论坛
警惕家庭育儿焦虑制造“童年恐慌”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12-18         责任编辑:黎灵寿 王娇榕

  不提作业母慈子孝,一提作业鸡飞狗跳。报补习班,考好学校,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种种育儿焦虑成为诸多中国家长的真实写照。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上,多位教育界专家、老师和家长展开了一场关于“消除中国家庭育儿焦虑”的教育讨论。有专家提出,父母的恐慌和焦虑导致儿童“童年恐慌”现象几十年来不断增多,家庭教育走入了学校化、知识化的误区,家庭变成了学校,家长变成了老师,背离了家庭教育的根本宗旨和主要任务。(12月16日《南方都市报》)

  所谓“童年恐慌”,是指儿童面对巨大的压力,不能理解、不能承受时,产生一种较持久、较强烈的焦虑心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曾尖锐地指出,孩子越小越容易发生“童年恐慌”,相当多的儿童因考试或学业压力而心情不好、郁闷和烦躁,部分人因此自卑、厌学,还有少数人甚至对生活绝望。

  最近几个月,儿童自杀事件频繁爆出,其中学业压力成为一大推手。6月,江苏常州某小学女生缪可馨上完语文课后,突然翻越四层栏杆坠楼身亡;近日,四川泸州某小区内,一小学生在留下字条后跳楼自杀,字条上写着“我活得太累了”“我早已绝望”等字眼,令人心酸不已。公众难免会问:孩子累死在起跑线谁的错?

  坦率地说,孩子承受的学业压力,既来自学校和老师,但更多地来自家长。学英语、做奥数、练书法,基础功课门门紧凑;弹钢琴、跳舞蹈、下围棋,兴趣才艺全面开花……这种不停给孩子“打鸡血”的教育方式,在网络上被调侃为“鸡娃”。说到底,这是一些家长在用自己的梦想和期待,于焦虑中给孩子学业施加压力。

  世间万物皆有时节,孩子成长亦有其规律。教育之本是在知识积累的同时,注重孩子性格品质、行为习惯等综合素质的培育,“拔苗助长”肯定种不出好庄稼。正如专家表示,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对孩子什么阶段培养什么能力、什么阶段学什么不学什么缺乏认识,不知孩子的成长需求,也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因此,对于家长来说,一方面,要正视家庭教育焦虑对孩子“童年恐慌”带来的严重危害,学会尊重和关爱孩子的内心世界,注重塑造和培育孩子的健康人格。另一方面,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客观看待孩子的缺点,注重发掘孩子的优势,在尊重孩子独立个性的基础上,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教育路径。越是在浮躁的环境下,家长们越要修炼自己的内心,树立正确的家庭育儿观,保持科学的教育定力。

  需要指出的是,家庭教育焦虑已经形成“剧场效应”,即看戏时前排起立,后排也不得不站起。纾解家庭教育焦虑,还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发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如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等形式来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付彪)

更多>>原创时评
欢迎投稿:qzwmwp@163.com      制作:泉州文明网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