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20200630331775059960.jpg
以文塑城 永续传承历史文脉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06-08 责任编辑:黎灵寿 王娇榕

  “把高标准精心守护、永续传承历史文脉作为重要政治责任。”近日,市委书记康涛率队前往鲤城区,调研古城街巷综合提升工程,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古城文化前瞻性保护、整体性传承。

  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根,亦是一座城市的魂。其既囊括显性的山水风貌、街巷建筑、古迹遗存,同时也包含隐性的历史人文底蕴和区域内人们共同的心理性格、生活习惯以及精神特质。因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本质就是“见魂、见根、见文脉”。

  绚烂恢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由一座座城市的文脉、一方方水土的乡愁汇聚而成,丧失了城市文脉这个载体,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首先就应当讲清楚一座座城市的文脉,讲清楚一方方水土的乡愁。

  城市文脉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古城街巷则是城市文脉的支点。古城街巷不单是历史遗存的多元宝库,同时也是市井生活的多彩舞台。与单一的静态文物相比,古城可以说是会生长的活态文物。要保护好、提升好古城,除了要有文保思维外,重视生活适应性的现代理念也不可或缺。否则,修好了城却留不住人、兴不起业,则难免重蹈某些地方把古城修成空城的覆辙。因此,在永续文脉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文塑城的发展理念。

  以文塑城,塑的是百姓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无论是街巷的微改造、还是见缝插绿的公园布设以及相关市政基础设施的整体提升,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呼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体到日常生活场景中,我们向往怎样的古城生活呢?可以扶老携幼惬意地漫步在整洁有序的古城,可以在街巷拐角处的口袋公园歇脚,可以在清澈流淌的沟河旁凭栏,可以在古今交融的建筑群中用半天时间穿越历史,可以寻找到独具韵味的视角拍张照发个圈,可以满怀自豪地指着一处处生态与人文景观向外地来的朋友侃侃而谈……只有切实呼应这些美好的向往,才能让更多的人自觉加入古城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利益共同体中。

  以文塑城,塑的是产业发展的绿色化、多元化。毫无疑问,文化也是生产力,而且是绿色生产力。尤其是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和消费升级带来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强,以文化为基础的文旅、文创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于城市而言,这也是探索产业发展绿色化、多元化的时代命题。激活城市文脉的DNA,打造城市文化大IP,文旅文创产业才能有米下锅、有布裁衣。而古城街巷精雕细琢的修缮提升,也为市井业态的多元化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与施展平台。

  以文塑城,塑的是文明风尚的感召力、引导力。文明风尚的厚植离不开文化传承的沃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一座城市的历史人文积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世代人的精神风貌。那些蕴藏在古街深巷中的孝廉故事、邻里美谈、励志传奇等典故佳话,无不具有强大的崇德向善感召力与引导力。某种角度看,古城就是一个巨大的道德讲堂,讲好古城故事就是上好生动的全民德育课。

  总而言之,保护好古城、传承好文化,既是对过往的乡愁守望,更是对未来前行力量的接续。永续传承历史文脉,不仅是永续发展的长远谋划,更是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我们务必要认真深入地学习贯彻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将历史文化视为城市的灵魂,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薄鲁晖)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