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20200630331775059960.jpg
公益岂能沦为生意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04-22 责任编辑:黎灵寿 陈小妮

  水滴筹与轻松筹“打”起来了。

  近日,有网友称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有水滴筹工作人员与轻松筹工作人员因“扫楼扫病房劝病人立项,碰到对手抢生意”发生肢体冲突。网传视频显示,一穿蓝色上衣的男子躺倒在地上,一黑衣男子用脚踹其头部和颈部。媒体从警方获悉,水滴筹殴打他人者被公安予以行政拘留14日。

  令人玩味的是,水滴筹与轻松筹各自的回应依然在“打架”。轻松筹方称,水滴筹“致残式”攻击轻松筹员工头部,对轻松筹员工造成严重身心伤害;并称水滴筹多次对轻松筹员工恐吓、挑衅、主动激起冲突。水滴筹则称,此事系因轻松筹员工言语威胁和污蔑导致双方产生肢体冲突和斗殴,而轻松筹针对水滴筹开展了一系列不规范的挑衅、骚扰和破坏小动作,致使线下连续发生数起双方纠纷和冲突事件。

  作为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两家大病众筹平台,“打”成这样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冲突的直接缘由是,双方抢患者。此前媒体报道,水滴筹采取末位淘汰的管理方式,患者数量如果达不到指标就会被淘汰,如果超额完成指标,还会有提成奖励。很多筹款顾问就成了“地推人员”,到医院里扫楼,帮助并鼓励一些患者通过平台发起求助筹款。

  帮助患者筹款竟然也能成为KPI(关键指标考核法)。是筹款平台真的先患者之忧而忧吗?其实不然。平台打的是流量生意的算盘。尽管水滴筹、轻松筹等救助平台与公益慈善事业有着紧密联系,但其本身并不属于法律界定的慈善公益组织,而是商业平台,它们自然有盈利的冲动。二者并不是直接通过公益赚钱的,而是在帮助大病家庭筹款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流量,客观上创造了一个高效的销售场景,继而引流至平台自己推出的互助业务,或引流至保险业务,以此向保险公司收取佣金。像两家平台上包含着数十种保险产品,已经成为众多保险公司健康险主要分销平台。

  说到底,双方抢患者背后,是在抢“流量”。而流量思维又是商业驱动的结果,一旦商业主导,就会滋生各种严重的问题。像去年年末有新闻爆料称,水滴筹为抢占市场,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在各个医院病房进行“扫楼”,引导患者发起筹款,但在发起筹款的过程中,顾问们只是口头询问,没有核实患者病情、经济情况等信息。此外,还存在随意填写筹款金额,以及对后续捐款用途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

  应该肯定的是,轻松筹、水滴筹等大病众筹平台作为社会救济的一种途径,在当前具有积极意义。筹款顾问的存在也有其合理性,比如一些重病患者家境贫困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更不用说填写资料、通过审核,这就需要筹款顾问的帮助。对于众筹平台的盈利冲动也不能完全否定,毕竟它们是企业而非慈善机构,有大量成本开支,也需要生存和发展。

  众筹平台可以做生意,但关键是,公益才是众筹平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公益不能沦为生意的手段,不能为了做生意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以损害公益的公信力为代价。如果筹款平台将患者视为“流量”,为了赚取流量怂恿患者造假或者对造假熟视无睹,必将引发公众对大病众筹平台的信任危机,极大伤害公众对公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最终受害的是那些需要帮助的患者。

  轻松筹和水滴筹必须停止这场零和博弈。双方可以竞争,但竞争的不是谁的生意做得更大,而是哪一家公益做得更好、公信力更高。大病众筹平台非慈善机构却掌管社会互助资金的分配,应该主动承担相应审查和监督责任;政府相关部门也需加强对平台的监管与惩戒力度,防止善款被滥用、善意被透支。(曾于里)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