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20200630331775059960.jpg
用“厚养薄祭”传承清明文化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04-01 责任编辑:黎灵寿 王娇榕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魂断最是春来日,一齐弹泪过清明”。自古以来,每逢清明节,人们总会在此时来到逝者墓前,以烧纸钱、放鞭炮等祭祀形式,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与怀念之情。感恩情怀、生命意识与应时精神,是清明文化意蕴的本质。清明时节人们通过烧纸钱、放鞭炮等形式祭扫逝去亲人,正是对清明文化的传承,也是因为这样世代传承,清明文化才绵延千年而不绝,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清明文化传承自然不能固守陈规,抱守陋习,而需顺应时代而变,与社会发展脚步相融相合。将落后于时代和社会的习俗,从清明文化中剔除。比如,烧纸钱、放鞭炮的祭扫习俗,今天已落后于时代和社会发展当剔除,用绿色低碳祭扫方式取而代之。同时,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创新清明文化,为清明文化注入现代文明基因。比如,采取居家追思、网络祭祀、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等生态、文明、健康的方式祭奠、缅怀亲人。如此不断破旧立新,才能使清明文化永葆生机活力。

  作为个体,用什么方式传承清明文化,并不是多么宏达的命题,更不是高不可及的事情。回到清明文化“感恩情怀、生命意识与应时精神”的本质,“厚养薄祭”是个体传承清明文化的最好方式。所谓“厚养薄祭”,就是父母在世时,尽孝道、多孝敬,父母逝去后,葬礼节俭办,祭扫简单化。通俗而言,父母在世时,孝敬父母要舍得花钱,让父母安享晚年;父母逝去后,葬礼、祭扫要节俭节制,不浪费一分一厘钱。

  “厚养薄祭”是真正的孝敬,反之,“薄养厚祭”是虚假的孝敬。父母生前不孝敬,逝后在葬礼、祭扫上讲排场、搞铺张,不仅对逝去父母而言毫无意义,而且是一种亵渎。而这恰恰背离了清明文化的本质,看似有面子、有风光,实则丢面子、煞风景。

  从这个意义上看传承清明文化,“厚养薄祭”实质是每个人的分内事、分内责,既不宏大,也非不可及。“厚养薄祭”既是孝敬父母的必行之事、必尽之责,也是传承清明文化的最好之法、最佳之道。(孙小二)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