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20200630331775059960.jpg
用“舌尖”文明重塑“美食”文化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03-30 责任编辑:黎灵寿 王娇榕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公众健康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同时,人们也开始对自身行为进行深刻反思,有关文明饮食的检讨尤具共性,引发社会各方相当广泛的共鸣,不仅相关部门因势而为,及时出台了禁售禁食“野味”的规章,而且诸如推广分餐制、使用公筷等之类倡议,同样得到线上线下的热烈响应,共建“舌尖上的文明”渐成普遍共识和共同愿望。

  有道是,吃一堑、长一智。学界对疫情的溯源普遍指向野生动物,引起公共舆论对违法滥捕、滥食野生动物现象的质疑和批评,呼吁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明生态的声音日渐高涨;防控病毒传播、疫情扩散对传统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习惯带来的变革,促成人们对日常文明生活习惯养成的思考与期待……在磨难经历中反思、成长、进步,用“舌尖”文明重塑“美食”内涵、提升“美食”文化正当其时。

  中华民族丰富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舌尖上的中国”可谓名至实归。传统意义上的“美食”,多指色、香、味之美和烹调制作技艺之美,更多地侧重于吃的内容和感官体验,而对吃的行为本身讲究得相对较少,甚至存在为追求美食快感而随意吃、冒险吃等情形。时代在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美食诉求在变,也越来越在乎文化品味,这就必然要求赋予“美食”以“美+食”新意涵,不只看重食物本身的饱腹、品尝之美,更加重视和追求合法之美、卫生之美、安全之美、健康之美、礼仪之美、和谐之美等等,而且美在食先,这正是“舌尖上的文明”应有之义。

  一段时期以来,各地开展诸如公筷、分餐、光盘之类文明饮食倡导活动,也收获了不少积极效果。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舌尖上的文明”重要性、必要性有如此深切的认知,理应增进文明餐饮的内在认同和自觉自主,把战“疫”期间养成的良好习惯坚持下来并发扬光大;多地、多部门借此契机因势利导,发出“吃得文明”之类倡议,推动共建“舌尖上的文明”,积极作为、创新实践无疑值得称道,我们也相信会带来餐桌文明、舌尖文明的一次重大变革。

  记得曾经参加一位远方亲友的酒店宴请时,公筷、公勺倒是一应俱全,最后把餐盘剩菜拌进面食中再分而食之,如此“美食”虽说不缺色、香、味,却是不折不扣的“口水面”“口水饭”,无异于功亏一篑、前功尽弃。这提示我们,倡导“舌尖”文明、提升“美食”文化,硬件、形式必不可少,思想上的重视、观念上的转变、细节上的改进、传统习俗的革故鼎新更为关键。用“舌尖”文明重塑“美食”文化,是一场对“吃”的移风易俗、转型升级,尚有待各方久久为功,用绣花精神做足功课。(叮咚)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