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20200630331775059960.jpg
谨防疫情面前的“坏情绪污染”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02-17 责任编辑:黎灵寿 陈小妮

  11日,记者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浙大一院)了解到,该院参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治疗的医生张京臣被患者咬伤,所幸该患者当日病毒核酸检测已转阴。接下来,张京臣需定期复查。(2月12日中国新闻网)

  患者为何咬伤医生?据张京臣医生回忆,他正给一位危重症患者做治疗操作。这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虽然患者病情已经向好,但还是有点意识不清,出现了谵妄现象,人有点烦躁。“可能是操作时他感觉到人不舒服,非常突然地抬起头,朝着我右上臂外侧就是一口。”

  患者咬伤医生,这虽是个案,但是近期以来,因为受坏情绪污染影响,拒不配合防控措施,打人骂人,朝管理人员脸上吐吐沫等事件时有发生。由于“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且传染性强,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全国各地都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所以,不少人都有一种恐惧和紧张心理。在心理求助热线服务中,来电的咨询者中,有的是明显对目前的疫情形势表示出了焦虑、担忧甚至恐慌,还有的则因为自身有咳嗽、头疼等轻微症状,便陷入到“是否被传染”的情绪中去。

  医学上有个叫“坏情绪污染”。即人的心情不好,坏情绪能产生一种可怕的情绪污染源,如果不及时消除污染源随时都可能会波及到生产工作。任何人都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当一个人“负气”的时候,他的四周就好像有一个强低气压的漩涡,形成低压槽,周围的人随时都可能遭受到“狂风暴雨”的洗礼。就像一只蝴蝶在北京扇动翅膀,却引起纽约的一场暴风雨一样,会产生蝴蝶效应的。危害的不仅是个体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危,而且关乎到集体的社会情绪和社会和谐与稳定。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在全国上下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我们应该谨防“坏情绪污染”,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来化解“坏情绪污染”源。有关部门也建立了心理干预机制,诸如开通心理求助热线,提供心理咨询干预服务等等,积极消除疫情带来的心理危机。

  同时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会控制情绪,遇事要理智冷静不冲动。如同亚里士多德所言:“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什么难的,但要能适时适所,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可就难上加难。” 人应该是控制情绪的主人,而不是情绪的奴隶。作为社会大家庭,面对情绪失控者应该予以关心与包容,并用爱心抚慰,帮助他们学会“技术型释放”。作为“情绪失控”者本人,应用正确方式打开“情绪失控”释放的闸门。每当情绪不好的时候,应理智冷静不任性,有底线,守规矩,学会控制情绪,要明白我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如果放纵“情绪不好”,就会像洪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汪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