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20200630331775059960.jpg
首页 > 文明创建 > 正文
全国文明村镇惠安县山霞镇:移风易俗树新风 乡村文明展新颜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1-02-25 责任编辑:黎灵寿 王娇榕

  全国文明村镇山霞镇系惠安东部的滨海小镇,南瞻泉州湾,北眺湄洲湾,东南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区位十分优越。近年来,山霞镇在连续三届获评福建省文明村镇的基础上,围绕创建全国文明村镇目标,以“人民至上、民生优先”为理念,以移风易俗为主线,以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为抓手,以“一村一品”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全面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营造新环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打造“四个品牌”,铺就文明村镇底色

  充分整合闽南民俗、“惠东暴动”红色基因和青山王信仰等地域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融入文明村镇建设,让有根的乡土文化更有味。一是发扬“惠女”品牌。布局建设内含传统惠女服饰、惠女家庭民俗物件的“农家民俗馆”“农家艺术馆”,在公园、学校等场所设置Q版惠安女公益漫画宣传栏、灯饰,组织开展惠女腰鼓、惠女民俗踩街、惠女柔力球等特色文化活动,持续推动惠女精神活态传承。同时,设立东坑、山霞、大淡等惠女调解室,运用女性特有的柔性化解矛盾纠纷,打造家门口的“小法庭”“和事佬”。二是形成“古厝”品牌。整合山霞、田墘、下坑等村空置的成片古大厝、古民居,改造修缮成为南音室、书画室、阅读室、家风家训馆、孝文化教育基地等群众休闲文化场所。同时,利用群众对宗祠、祖厝的敬畏情怀,将古民居改建成便民调解点,邀请村中具有较高威望、作风正派的老人担任调解员,为村民化解矛盾纠纷,打造古厝版“枫桥经验”。三是挖掘“红色”品牌。整合“惠东暴动”等红色文化价值,积极打造“红色长廊、红色街景、红色讲堂、红色驿站、红色书吧”五大红色风景线,形成“基地+教学点”为一体的红色教育模式,并注入家风家训和党建文化元素,不断推进乡村记忆文化传承保护。四是做好“乡游”品牌。主动融入“清新福建·海丝泉州·风情惠安”旅游格局,加大旅游与雕艺、乡村、体育、滨海、宗教、康养等领域融合,推进“文化+旅游”建设,将雕艺文创园、青山湾、青山宫、赤湖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串点连线成片,不断推动旅游产业由“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

  实施“四民工程”,夯实文明村镇基础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实现“利民、惠民、便民、安民”为目标,持续推进民生保障精准化、社会治理多元化,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一是筑“利民”之基,推进城镇发展见实效。完善路网布局,完成金港路、霞美路等道路建设和惠崇路山霞段“白改黑”工程,开通山霞、青山至惠安县城、动车站、崇武等公交线路,2018年获评泉州市“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加快镇区改造,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和住宅建设用地规划布点,建设白鹭花园等现代居住小区,完成191栋裸房整治和惠崇路两侧、文创园周边12幢高层楼体夜景灯工程。深化生态宜居,开展“绿盈乡村”建设,创建2个高级版、3个中级版绿盈乡村;推进石雕石材企业分类整治,其中关闭取缔石雕石材企业32家、整改提升65家;建设崇山污水处理厂厂区及20多公里配套管网,瀚蓝垃圾焚烧厂日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推进“厕所”革命,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工程建设,新建公厕14座,完成三格化粪池新建改造3755户,清理旱厕466座。二是践“惠民”之举,实现民生水平新跃升。持续加大民生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先后完成山霞中心小学新校区等8个重点教育项目建设,完成镇属2所中学和9所小学校园标准化建设,建成山霞卫生院中医馆、山霞敬老院等,探索推行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有机结合模式。加快推动社会福利和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筹资1800万元成立山霞慈善分会,筹资260万元成立精准扶贫基金会。2016年以来,累计精准帮扶困难群众180户、637人;发放奖教奖学207人次、68.65万元;发放慈善扶贫助困助学3358人次、561.65万元;完成石结构和危房改造89户、计生安居工程18户、低保安居工程9户。三是设“便民”之窗,推动便民服务“零距离”。落实“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点)软硬件设施建设,梳理和规范80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服务流程,全面推行29项“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便民服务事项,按照“应进必进”原则,科学设置便民服务窗口,完善“一人多岗”、村级代办、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等工作制度。设立“党员志愿服务岗”,为来访群众和企业提供业务咨询、代理代办和引导跟踪等服务,方便来访群众和企业“找得准门、见得到人、办得成事”。四是拓“安民”之道,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划分30个单元网格,实行综治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行“党建+网格+N”社会治理模式,以创平安社区、信访“三无”村、强基促稳示范村等为载体,全面落实“多室合一”“五事化解”“四联创安”等工作机制。构筑打防管控治安体系,组建镇综治维稳巡防队,累计投入300多万元建成1个镇级网格化平安视频一体化平台、公共视频高清探头716个,投入30多万元建设超远距海岸线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管控全覆盖、多视角、超远距、云监控。构建多元调解模式,结合“一村一法律顾问”,组建社情民意、乡贤、“两代表一委员”等调解室,完善群众来访、处置化解、服务反馈等机制,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今年来,共排查调解矛盾纠纷113起、调解成功率达99%。荣获全省“创无邪教”示范镇、全市平安乡镇称号。

  开展“四大行动”,塑造文明村镇品格

  牢牢把握乡风文明这一核心,坚持群众在文明创建中的主体地位,强化以德化人、以文育人,大力实施“文化引领、典型示范、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四大行动,推动文明创建“在身边”,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文明村镇软实力。一是注重文化引领,营造良好氛围。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组织编写《可爱的山霞》乡土教材,制作《美丽山霞走起来》宣传片和《有根的文化更有味》宣传画册,作为全镇中小学校外读物。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建好用好各类文化阵地,目前全镇已建成投用各类文化场所、文化设施83处,实现16个行政村全覆盖。同时,依托各类文化场所,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经典诵读、普法宣传、科普教育等活动;实施“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工程,培养南音、惠女礼鼓以及传统雕艺等特色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文化骨干,创建下坑曲艺、山霞书画等特色文化基地,组建南音社、书画社等共8类32支队伍,在全镇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文艺汇演、送春联、猜灯谜等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强化典型示范,弘扬时代新风。在对陋俗改革的基础上,积极倡导榜样学习,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成立道德评议会,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媳妇”等表彰活动,结合家风家训传承,开展“身边故事、共同铭记”“家+文化”等评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传递正能量。同时,开展“党员示范户”评选和联户帮带活动,成立荣发、新宏、星艺等党员帮带产业基地,共评选出党员文明示范户、党员平安示范户、党员卫生示范户等111名。三是推进移风易俗,共树文明乡风。成立“一约四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细化婚丧喜事操办规范,明确宴请人数和桌数、治丧时间不超过3天、治丧乐队限制在2队以内等,推进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让移风易俗有据可依。今年来,全镇累计简办丧事303起、节约社会资金近400万元。同时,开展闽南语民谣和文明提醒语征集,把文明、禁赌等内容以群众喜爱的闽南语念四句形式加以宣传。积极发扬乡贤文化,充分凝聚身边微力量,引导乡贤、企业家“比公益、讲奉献、亮作为”,将原计划用于礼俗开支的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四是开展志愿服务,引导全民参与。设置“黄斗笠”志愿服务站,提供日常志愿服务共计20多项。统筹党员、巾帼、治安巡防等志愿服务队,搭建理论宣讲和社会宣传、文化体育服务、扶贫帮困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乡风文明建设5个平台,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慈善救助、抚孤恤寡、见义勇为、无偿献血、平安宣传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大力培育全社会志愿服务文化自觉。2012年4月,6位渔民自发成立青山湾海上志愿救护队,近年来他们共救护落水人员达40多人,被授予“泉州市见义勇为志愿者优秀集体”,并荣登“中国好人榜”,入选2019年“美丽惠安人”、2020年“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惠安县文明办)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