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20200630331775059960.jpg
共治共享 打造社区建设“泉州样板”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09-08 责任编辑:黎灵寿 王娇榕

近年来,东山村社区环境不断完善。

  核心提示

  社区是城市肌体中最活跃的“细胞”,是社会建设最基础的平台,是社会治理最前沿的阵地。近年来,泉州市民政局紧扣新时代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聚焦社区治理体制机制的问题和现状,用党建推进改革,借改革激发活力,以活力驱动创新,探索新时代下的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努力将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从2013年提出定发展目标、布局功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人本化、协作社会化、保障多元化的“一定五化”社区治理工作机制,到2017年全面开展“共建共享”新型社区治理试点,再到2019年明确重点社区建设标准,泉州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朝着现代化、规范化方向推进,涌现了不少富有代表性的城乡社区,这些社区在立足自身特色的同时,通过实施“八大提升工程”对社区进行整体培育优化,不仅引领带动了全市社区治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更打造出了社区建设的泉州“样板”。

新湖社区灯光夜市景观 

  党建引领 让社区治理更有力度

  打印发票,核对电费单,电路报修……过去这些令人犯难的用电问题,如今对于新春社区的居民来说,已不再是难事,在社区里就能把这些问题轻松解决。今年,为应对夏季居民用电量增加的问题,鲤城区新春社区未雨绸缪,将“党员街巷长”制度与国网泉州供电公司“供电网格长”制度相融合,依托专业团队为片区用电保驾护航。“我们把社区‘党员街巷长’和‘供电网格长’加入同一微信群,共同为居民解决用电难题。”新春社区党支部书记魏丽双介绍说,目前,新春社区共有6名“党员街巷长”,只要是社区有供电服务方面的需求,党员街巷长就能第一时间通知社区供电网格长,达到信息互通,免去居民报送程序,真正做到了为社区居民解决问题、提供便利。

  与新春社区一样,“党员街巷长们”的身影现今活跃在泉州的不少社区里。他们长期在街巷生活,既能在街头巷尾聆听居民的诉求,也能专业及时地发现和反馈问题。如在鲤城区海清社区,为保障居民服务的便利性和及时性,专门设立了巷长制公示牌,牌子注明巷长、副巷长等岗位人员的联系方式及工作职责,让有反馈问题需求的民众一目了然。“居民有事情,反映给巷长,巷长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再由巷长反馈给社区,党员成为居民与社区及街道之间沟通的桥梁。”作为海清社区金鱼巷的首位党员巷长,郑卫治表示,正因为她和左邻右舍熟悉,才能与群众保持信息互通、相互促进和监督反馈的良性循环。如今,社区居民们都养成习惯,遇到什么困难,首先求助的就是街巷长。

  不仅有“党员街巷长”活跃在老街巷中,在高楼林立的住宅社区中,而今也有一位位“红色管家”在为社区居民的需求奔走。他们在发挥着党建引领力的同时,也精准“把脉”社区管理的“难点”,对“症”施计,形成一套快速回应社区居民诉求的反应机制。如在丰泽区圣湖社区,围绕解决群众关切的物业管理痛点、难点、堵点,将“党建+业委会+物业”的方式融入管理之中,以社区中的毅达大厦小区为例,小区把党的工作有效嵌入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中,新组建的业委会中党员所占比例达到85%以上,这群“红色管家”积极参与一线工作,在社区环境营造上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逐渐成为小区自治提升的助推器。另外,晋江市梅青社区近年来以辖区内拆迁安置小区为试点,通过实行“菜单式”服务,由社区党委牵头,建立由在职党员、退休党员、共建党员、物业公司党员作为核心成员的“红色管家”队伍,以党员进楼栋担任楼栋长的模式,通过上门走访、座谈交流和征求意见等线上、线下方式,准确了解居民所思、所忧、所盼。“有了‘红色管家’,社区的管理也愈加精准化、精细化。”在梅青社区党支部书记庄烜炜看来,随着社区建立起“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党建工作网络,社区不仅开展了党员“亮身份”活动,通过结对帮扶、自愿认领岗位等方式,筑起了党员与居民的“连心桥”,也依托“红色管家”队伍,及时跟进解决社区居民所提问题,重点针对如消防设施改造、环境卫生整治、噪音扰民、道路整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列出“重点项目清单”,通过社区党组织联系相关部门,明确解决问题的责任人、时间表、资源点,采用挂图作战办法,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

海清社区党员街巷长与社区居民密切交流,及时了解社区所需。 

  五社联动 让社区发展更具活力

  问需于民,也要问计于民。社区,作为离群众最近的办事机构,要高效办好群众身边事,不仅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力量,亦需激发群众的智慧。近年来,在依托党建引领增强社区管理能力的同时,泉州市民政局也积极推行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进一步增强社区治理能力,激发社区发展活力。

  “有矛盾,去中心寻找调解办法”“有心事,去中心与心理咨询师聊聊”“有法律问题,去中心咨询下律师”……晋江市梅庭社区的居民们口口相传的“中心”,就是去年社区落成的社会组织孵化中心。这一吸引梅庭社区老年协会、慈善协会、志愿者协会、文体协会、侨联、社工服务站及胖管家爱心驿站等社会组织进驻的地方,是梅庭社区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服务模式的一次尝试。“有了这个孵化中心,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在梅庭社区党支部书记许再发看来,随着各方联动的加强,社区的治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也随之被调动起来了,社区居民愿意更多地参与到社区的建设发展中,为之添砖加瓦。

  “要做到共建共治,就要重视培养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许再发介绍说,为了让居民对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梅庭社区近年来以“四位一体”联席会议为基础,进一步延伸民主议事制触角,通过设立社区事务协商议事中心、小区事务协商议事站,有效搭建起居民、小区、社区三层议事协商的新格局。现今社区6个已入住小区均已成立业委会,并实现了小区事务协商议事站全覆盖,每月定期开展居民、物业、业委会见面会。

  在泉州的众多社区中,梅庭社区的探索做法并非个例。近年来,为引导社区居民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石狮市新湖社区就通过“微协商”制度,生成步行街夜间经济、儿童综合服务中心等民生项目,回应如停车难、12345投诉、就学困难、垃圾处理等群众关心的身边事。同样的,在晋江市东山村,该社区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通过提升协商自治能力,村民依照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民主协商等制度参与公共事务,做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用群众的力量满足群众的需求、用群众的力量解决群众的诉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梅庭社区依托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 

  多管齐下 让社区服务更能亲民

  图书阅览室、日间照料室、餐厅、书法室、棋牌室……如今,走进鲤城区和平社区的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会发现这里配备有完善的服务设施,从餐饮照料到娱乐休闲,老年人们所需的服务一应俱全。“社区服务就应该做到百姓的心坎里。”和平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海红介绍说,针对社区老年人居多的特点,多年来,社区始终积极探索建设康乐颐养型社区。现在,社区不仅为居家老年人们提供日常照料服务,提供休闲娱乐平台,更为社区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了社区电子档案,在社区的医养结合护理康复中心,社区老人还能无偿接受术后康复训练及慢性病体检。

  无独有偶,石狮市新湖社区多年来同样构建起富有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不仅配备有较为完善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文体设施,为社区老年人们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还建立了老年人生活补助机制。此外,在社区开办的老年人餐厅中,凡户口在该社区年满70周岁以及“三无”老年人,都可凭相关证件前往社区办理免费就餐登记,而社区的图书阅览室和绿色网吧也常年对老年人免费开放。

  和平社区、新湖社区,仅是泉州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与医养结合服务中的模式缩影。在泉州社区持续推进居家养老的过程中,众多社区都延伸出了“医疗+养护”服务,仅是丰泽区就实现了全区78个社区居家养老全覆盖。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服务群众为切入点,近几年中,除了完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泉州不少社区也在积极拓展更多贴心的惠民服务,如丰泽区丰泽社区开展“四点钟学校”、暑期乐园、青少年成长营等各项活动,为许多“双职工”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在新湖社区,自2014年开始开设的儿童综合服务工作机构——新湖社区儿童综合服务中心,为社区内的家长开展幼儿托管、作业辅导、书香伴读、科普实践等服务。而晋江市梅青社区则依托一站式公共服务中心阵地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社保、救助、户籍、卫生健康、养老等优质便民服务,同时以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为主要载体搭建服务平台,以线上搭平台、线下送服务的方式,快捷高效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确保居民诉求在第一时间受理、居民困难在第一时间解决、邻里纠纷在第一时间化解。

  在打造服务型社区的过程中,泉州不少社区的服务还朝着文化娱乐和精神慰藉等领域不断延伸,意在通过开展一系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进一步打通社区与小区、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沟通桥梁。

  到百姓舞台跳舞,去百姓书房看书、读报,参与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的书法、绘画、舞蹈等活动……对于生活在丰泽区圣湖社区的居民来说,现在即便不出社区,也能尽情享受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社区文化实惠于民,才能真正拉近社区与居民间的距离。”该社区党委书记吴淑贤介绍,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社区一直在创新服务的模式,如以百姓书房为阵地,社区不仅定期举办读书活动,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到共享书房中来,还同时开展了“共享阅读·书香圣湖”图书漂流活动,以好书共享的方式,加强居民间的图书交流,促进邻里间的精神联系,营造出浓郁的书香社区氛围。生活在梅庭社区的居民常说、“生活在梅庭,时刻能感受到人文关怀。”该社区党支部书记许再发介绍说,虽然社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但社区隔三岔五举办的多元活动,却在不断缩小着邻里之间的距离。从2010年至今,社区就连续9年策划开展社区文化节活动,活动内容覆盖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爱好群体的不同喜好,有老年人联谊会、篮球友谊赛、乒乓球友谊赛、青少年嘉年华、节庆游园和文艺汇演等,既为居民生活提供了文娱平台,也为居民交流提供了联系纽带。此外,以社区文化节开展为桥梁,梅庭社区近年来还相继推动老年协会、慈善协会、志愿者协会、文体协会、归国华侨联合会5个社会组织成立,发展了社区篮球队、广场舞队、腰鼓队、太极拳队等13个社会团体,通过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建设,共同提升社区的文化内涵。

丰泽社区通过合理规划垃圾投放点,不断优化社区环境。 

  因地制宜 让社区环境更加美好

  和谐社区的打造,离不开社区硬件条件的支撑。正因深知良好的人居环境与有效的社会治理密不可分,所以泉州社区长期以来在加强惠民服务的同时,也不忘紧抓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社区治安环境、绿化美化净化、垃圾分类处理、噪声污染治理、水资源再生利用等工作。

  去年年初,随着丰泽社区在全市率先引进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机,社区不仅设立了环保驿站,也开始着手推行“生活垃圾不出小区”试点。“定点定时投放易腐垃圾,现在已经成为社区居民固定的习惯了。”丰泽社区党委书记杨婷婷介绍说,随着垃圾分类意识的提升,现今的社区居民都积极主动投入垃圾分类,即使因此需要多走几步到垃圾投放点进行投放,大家也都愿意配合,社区也根据居民反馈不断优化垃圾投放点布局,在社区居民的支持下,社区环境整洁度提升了不少,居民的居住环境也更上一层楼。“良好环境的打造,离不开社区居民们的共同努力,这也是和谐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杨婷婷介绍说,现今社区还通过发动老年人、老党员签订承诺书,实施老协会理事、党员志愿者带头,楼层包干的“片长制”,以实行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多渠道全民总动员的方式,将经过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机而形成的有机肥回馈给居民,由此形成了废物再生循环链,有效促进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形成。

  另外,为了提升社区治安环境,全市许多社区也积极行动起来,在如今的海清社区,辖区内重要隐蔽的背街小巷安装了10多个视频监控摄像头,并连接公安网络,实现共同联网、共同监管。居民群众进出都能看到摄像头,感觉不论何时都有人在保护着大家的人身财产,安全感倍增,对社区的信任度也随之提升。晋江市阳光社区则在去年12月完成了社区视频监控的全面建设安装,依循“全覆盖,无盲区”的标准,社区也提升了治安防控能力,为居民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同时为了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夜市品质,该社区还与青阳派出所、交警一中队、市场监督管理所、城市管理局、青阳街道等上级相关部门共商共议,制定了“一警告、二扣分、三取缔”夜市管理办法,并组织摊商召开“夜市整改提升工作部署推进会”,全面打造出了富有晋江城区特色的夜市环境。

阳光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大厅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便民服务。 

圣湖小区依托百姓书房开展暑期活动 

  集结资源 让社区组织更为专业

  从便民贴心的服务,到优美人居环境的改造,再到社区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提升,和谐社区的建设发展同样离不开社区社会组织的支持,因此,泉州一直以来也在不断加强着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建设。

  社区社会组织产生于社区、服务于社区。现今,泉州许多社区亦通过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探索建立社区服务“时间银行”,以“社工+社区+社会组织”三社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促进社区服务的方式转化,在丰富社区的服务形式和内容的同时,也实现多元参与协作,助力社区发展。

  现今在新湖社区,就成立了由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老年志愿服务队等9支志愿者队伍组成的狮城社工事务所,该社区青年志愿服务队与残疾人、空巢老年人等特殊家庭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定期为他们打扫卫生、料理家务、维修电器、聊天谈心等,并发放了志愿者联系卡,随时解决服务对象的求助问题。阳光社区,则以慈善协会、老人会等社会组织为依托,以提升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助力社区治理为宗旨,在充分的摸底动员下,初步整合了各协会、社会团体纳入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管理,目前已有7个组织响应号召。

  此外,为充分发挥社区中名人、能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优秀居民的作用,以新春社区为例,在2018年底,该社区就创设了新春片区文创联合支部,并于2019年6月建立了新春社区同心服务站,借此聚合辖区内人才资源,进一步利用人才优势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而在梅青社区,近年来,社区则通过充分发挥共建单位、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志愿者的服务资源和专业优势,进一步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建设,近年来,该社区不仅与驻区共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共建共享协议书,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组织住户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同时根据居民多样需求和党员优势特长,把志愿岗位与社区公益相结合。此外还开展了环境整治、爱心义诊、义务植树、关爱老弱妇幼、关爱环卫工人等特色主题服务。据了解,该社区目前已开展了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5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1205人,促成资源最大化整合、人才最大化聚集、作用最大化发挥、效应最大化优化。(泉州晚报 陈士奇/文 图片由各社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