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20200630331775059960.jpg
晋江:打造慈善事业社会化的“样本” 传递友善之风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12-18 责任编辑:黎灵寿 王娇榕

    打造慈善事业社会化的“晋江样本”

  核心提示

  每年12月18日为“晋江慈善日”,今天晋江将开展“慈善日·平安行”系列活动,举行晋江慈善总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平安行公益慈善基金会捐赠仪式,并发布《爱·在晋江》晋江慈善文化主题宣传片,提升晋江慈善工作影响力。

  改革开放不仅锻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晋江经验”,也造就了民间慈善事业社会化的“晋江样本”。2002年12月18日,全国首家县级民间慈善机构——晋江慈善总会成立时,用4个月时间募集慈善资金7460万元;到今年11月30日,善款累计总额已达37.47亿元,18年间翻了50倍,被称为民间慈善事业发展的“晋江速度”和集体行善的“晋江现象”。

  “一座城市是否有长久的魅力,能否给人以品格的力量,不仅要看它发展的速度、成长的高度,还要看它能否传递人性化爱的温度。至少在这个层面上,晋江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表示,“人人可慈善、人人能慈善、人人共享慈善”已成为晋江城市的基因和品质。

  移风易俗 不讲排场讲慈善

  近日,晋江东石企业家乡贤王一平、黄瑞芳伉俪的爱子王锦山,与孙晋忠、洪金梅伉俪的爱女孙静怡结婚大喜,双方各向晋江慈善总会捐赠善款500万元。

  据悉,王一平家族、孙晋忠家族历来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多次捐赠善款用于帮扶弱势群体、教育、老年人事业等公益事业。

  “不重面子重里子,不讲排场讲慈善,已成为晋江企业家新风尚。”晋江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针对闽南地区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传统习俗,该会长期致力于引导企业家理事们带头把简办俗事的节支,用于助贫、助学等慈善公益活动或设立专项慈善基金。

  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30日,晋江慈善总会接受的移风易俗倡议积极响应者的民俗捐资已达16.47亿元,占慈善捐资总额近半;共设立冠名慈善基金182个、留本捐息慈善基金61个,基金总额达31.22亿元。

  “我们通过开展‘晋江慈善日’和‘慈善一元捐’活动、组建慈善义工协会、建设慈善教育基地、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等活动,让大家意识到在晋江做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主动投入到慈善事业中。”该负责人介绍说,今年12月10日,晋江作家许晋杭就慷慨捐资360万元,支持母校紫峰中学建设发展,捐建“晋杭体育馆”。12月初,安海镇可慕村村委会主任许自然简办次子的婚宴,捐款10万元支持可慕幼儿园建设。就在去年底,他也曾借长子结婚简办婚宴,捐款15万元支持可慕幼儿园建设。

  “当前,晋江全市397个村(社区)都通过公议、公订、公示制定了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旗帜鲜明地提倡崇尚勤俭、简办婚丧、乐善好施的新风气。”晋江民政局副局长张连桥介绍说,移风易俗激活了晋江社区慈善公益事业机制,越来越多的乡贤将简办婚丧喜庆节省下的钱财捐赠社区慈善公益事业。

  比如,磁灶镇前尾村推行移风易俗村规民约,规定嫁娶婚宴不得超过40桌,凡办酒席的一律禁止前后宴。村民将节余下来的资金捐赠到小学教学楼、敬老院、道路、绿化亮化、公园等公共设施建设上,实施移风易俗村规民约以来,该村捐赠资金总额高达1000多万元。

  乡贤主导 创新社会化运作

  截至今年11月30日,晋江慈善总会善款募集总额达37.47亿元,在这背后,企业家乡贤起了巨大的主导作用。

  与政府主导的慈善机构不同,作为县域民间慈善事业规范化发展的龙头,晋江慈善总会主要由企业家乡贤组成。在构成理事会的513个单位和个人中,党政领导和部门理事仅占14.2%,民营企业家理事占85.8%,13个镇、6个街道的慈善联络组组长也均由民营企业家担任。

  “这些企业家乡贤凭借着在商海搏浪中练就的开阔视野和敏锐眼光,高度重视立足乡土民情,主动借鉴境内外先进地区发展民间慈善事业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灵活规范、高效务实的善款筹募机制,为晋江慈善资金的开源拓宽了渠道。”晋江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套机制既包括日常募捐、定向捐赠、冠名基金、留本捐息等以企业家为主要对象的募捐项目,也涵盖“慈善一元捐”、重大突发性灾难紧急募捐等面向全社会的捐赠方式,具有很高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在乡贤主导下,我们充分实行社会化运作,受助对象申请慈善资金,不是由政府部门审批,而是由基层慈善联络组组长审核、总会审批,确保受助对象有效及时地得到救济。”该负责人表示,在充分放手激发乡贤力量的同时,政府在晋江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中,则担任倡导者、组织者、协调者的角色,营造资源整合平台,发挥监督促进作用。

  早在2004年,晋江市政府就出台命名表彰慈善事业突出贡献人士的决定,分别对累计捐赠300万—500万元和500万元以上人民币的个人授予“慈善大使”、“慈善家”称号,超过1000万元的家族授予“慈善世家”称号。截至目前,晋江已涌现出37个“慈善世家”、79名“慈善家”和34名“慈善大使”,许连捷、丁和木、洪肇明、丁宗寅、周永伟等20人次先后荣膺中华慈善奖及提名。

  “晋江慈善风气浓厚,我们按照‘政府搭台、乡贤主导、企业领跑、社会参与’的思路,引导海内外晋江人参与慈善事业,营造了浓郁的慈善文化氛围,慈善成了晋江亮丽的城市名片。”晋江市长张文贤表示,目前晋江慈善事业已基本从传统慈善向更加满足民主、公开、高效、监督的现代化慈善制度转型,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接轨,形成了民间慈善的“晋江样本”,创出了慈善事业的“晋江经验”。

  精准帮扶 慈善成果惠全民

  “创立18年,累计投入善款22.09亿元。”晋江慈善总会创立以来,始终瞄准困难群众最急需的解困、助学、助行、助听、复明等领域,把“十五项慈善工程”作为慈善救助的核心项目,先后帮助31364名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就医、住房等难题,扶助19677名学生圆了上学梦,为675名特困残疾人配轮椅、装假肢,帮931名失聪老人和儿童装配助听器,使1442名特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这一系列善举,为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了一道民间“减压阀”,慈善力量为晋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富地有穷村,富村有穷人,需要集纳全社会力量推进扶贫攻坚、走向共同富裕。”近年来晋江慈善总会围绕保障基本民生和促进社会平衡、充分发展的需要,在慈善安居、荧屏文化、被征迁户困难补助、被征地低保人员养老保险、低保人员新农合、关爱贫困母亲、救助两癌妇女等公益领域,实施了一大批扶贫济困和赈灾救灾项目,努力当好公共服务助手、成为社会保障补充,既为政府分忧,又为百姓解愁,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晋江慈善救助对象本外地户籍差别已经消除,只要是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发生急难都可以提出救助申请。近年来,晋江已先后救助外来务工人员近18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 以“减贫、发展与慈善”为主题的东西方慈善文化国际论坛明年将在晋江举办。晋江慈善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成为晋江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的重要力量。(泉州晚报记者 黄祖祥 通讯员林晓燕 谢佩龙)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