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20200630331775059960.jpg
泉州南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延续武荣历史文脉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05-27 责任编辑:黎灵寿 王娇榕

  健全完善全省首个县级独立编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引导民间成立民办“非遗”传承机构;建立南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南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稳步推进,成效初显。

  近年来,南安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大力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致力于留住南安乡愁记忆,延续武荣历史文脉。截至目前,该市共有7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扶持非遗地方剧种

  “公主驾到,高千岁、狄皇亲、白刑部一同降临真是难得……”在南安市翔云镇翔云村,南安市高甲戏剧团“送戏下乡”剧目《包拯戏妃》正在上演,数百位村民携家带口前来观看演出。像翔云村这种将非遗文化在送戏下乡过程中送给群众的做法在南安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据悉,该市每年都为400多个村(社区)送上传统经典剧目。

  近年来,为做好非遗地方剧种的保护和传承,南安市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剧种公益性演出,积极推动戏曲的传承与保护,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开展高甲戏“送戏下乡”、举办高甲戏艺术节、创办“高甲戏兴趣培训班”等形式,依托郑成功文化节、国际凤山文化旅游节等平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让戏曲“走出去”,成效显著。目前,南安市共有37个高甲戏剧团;每年开展戏曲进校园演出200多场;在高甲戏发源地——石井镇岑兜村创办“高甲戏兴趣培训班”,培养高甲戏传承人42人;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曲艺之乡”等称号。

  实施非遗人才工程

  “杉木越坚硬越好,不厚实的质地差……”李进杰拿着一块木头,仔细地和笔者描述如何选择一块适合用于制作琵琶的杉木。李进杰,男,81岁,从事琵琶制作传承45年,是南安市非遗项目琵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像李进杰这样的民间手艺人、非遗传承人在南安市现在有上千人,他们活跃在各个乡村,都是传播民间艺术的中坚力量。

  解决好非遗项目的生存和传承,特别是非遗传承人的培育和发展成为南安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南安市致力于解决传统艺术人才培养的难点,率先对从事民间工艺传承人进行扶持性奖励,加大非遗保护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积极选派非遗工作人员和文化协管参加省、泉州市非遗工作培训,组织开展首届“南安民间艺术大师”评选。截至目前,共有26人被认定为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选出首届8位“南安民间艺术大师”,鼓励他们建立工作室,并给予南安市第六层次高层次人才等相关待遇。

  推进文旅融合项目

  “以后外地朋友来南安玩,我一定会带他们来这里买点南安特色礼品。”日前,家住南安市区的黄先生参观了南安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对展厅里精致独特的非遗作品、琳琅满目的伴手礼赞不绝口。

  为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与文旅发展相融合,今年以来,南安先后启动“海丝南安 遇见美好”文旅活动周、“海丝南安·云赏金淘”云旅游线上直播节、眉山“乡村旅游发展论坛”、南安非遗传承人抗疫主题作品展、第三届南安特色伴手礼征集评选、“海丝南安 遇见美好”短视频大赛等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据了解,近年来,南安深耕千年历史文化,依托自身在非遗方面的广博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带动旅游商品市场开发,树立“成功故里 海丝南安”文旅品牌,推出一系列融合产品,打造一批多样化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和样板,优化旅游供给数量和质量,提升旅游供给效率。据统计,2019年,南安市接待旅游总人数794.8万人次。

  “下一阶段,我市将进一步深入挖掘全市文化遗产,充分整合旅游资源,梳理、策划出更多主题突出的精品线路和特色产品,以优质的服务,推动‘成功故里 海丝南安’品牌享誉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人们向往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谈到未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方面的时候,南安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泉州晚报 史慧婷 陈鑫炜 肖斯炜 林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