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20200630331775059960.jpg
泉州:科普心肺复苏 他们讲了100多场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01-16 责任编辑:黎灵寿 陈小妮

 

  动车车厢里开讲,旅客们跟着学起来。

  一边是呼吸、心跳骤停的意外事件越来越高发,一边是我国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普及率仅为1%左右。为此,今年泉州市两会上,九三学社泉州市委员会提交了一份集体提案,提出“全市普及心肺复苏技术的建议”,提议在全市范围内组建若干质量过硬的培训队伍,承担全市的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与演练。

  科普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福医二院”)急诊科走在了前头。在过去的5年多里,该科自发组成一支40多人的宣讲团,走进校园、深入社区、前往车站甚至到动车车厢,开展了100多场公益宣讲活动。

  2019年12月,该团队中的孙文栋副主任医师和谢文莉副主任护师,被福建省医学会聘为“福建省首批健康科普讲师”。只要有人想学,他们就会一直讲。2020年,团队拟在医院开设固定的公益培训班,面向社会各界招募学员,欢迎大家前往学习。

  惠世初心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第一场急救知识的宣讲活动,源自一次“失败”的救援。福医二院东海院区急诊科谢文莉护士长讲述,2012年,她的父亲出海时在渔船上发生意外,因为船上人员都不懂急救,只能向120呼救,并把船开回岸边等待救援。“回到岸边已经是半小时后了。”最终,因没能及时实施急救,医护人员也无力回天,“此后的一年多里,我们整个家庭都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

  “悲伤的同时,我经常在想,如果当时我父亲旁边的人懂得急救,情况将大不一样。”谢文莉说,她从1997年起便在医院急诊科工作,接触到很多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因为错失抢救良机而导致最终没能救活,不仅病人家属悲痛,医护人员也很难受。

  一般情况下,心跳骤停4—6分钟就会对身体各大器官(尤其是大脑)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这4—6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错过了,就算抢救回来也容易留下后遗症。统计数据显示,80%的心跳骤停发生在医院以外,“这几分钟内要让急救人员赶到,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病人旁边的人是否懂得实施急救,至关重要。”谢文莉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急救,光靠医护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要让更多人懂得心肺复苏技能。”深受医院“仁心惠世”院训文化熏陶的谢文莉,萌生了对外开展急救技能科普工作的初心。2014年,她在与一位华侨大学老师交流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马上得到鼓励和支持:“学生们太需要这样的知识了。”

  很快,经双方单位团委联系安排,2014年6月17日,由谢文莉等召集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组成的宣讲团队,走进华侨大学工学院,开展了第一场急救知识宣讲活动。

  第一次走进高校,宣讲课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特殊课堂

  往返泉厦 动车车厢里开讲

  第一次走进高校宣讲,福医二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们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宣讲活动十分成功,这让他们的信念更加坚定了。很快,便有其他学校发出邀约,于是宣讲团利用工作之余,在泉州的几所高校内为大学生上了多堂急救课。

  “我们每年都要出去讲20多场。”大部分宣讲活动的时间、地点、对象及人数,谢文莉做了登记存档。记者注意到,宣讲活动很大一部分在中小学校园内进行。“主要是培养中小学生的救人意识,除了心肺复苏,我们还会有针对性地教他们一些日常急救知识,如烧伤、烫伤。”

  除了校园,宣讲团的足迹慢慢向街道社区扩散,向泉州市区之外辐射,到汽车站、动车站,到石狮、惠安和永春桃城镇的卧龙社区,而宣讲对象也逐渐从学生群体慢慢扩大到各行各业人员。

  开展过的100多场宣讲课中,最让谢文莉记忆深刻的,是在往返泉厦的动车车厢里。2017年7月16日,宣讲团的成员从泉州动车站上车,分成两小队进到两个车厢。宣讲课让车厢里原本在看手机的旅客放下手机,让低头瞌睡的旅客没了睡意,“到厦门站后,我们买了返程动车票,回途继续宣讲”。谢文莉说,这样的宣讲课持续了8周。

  如果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教人救命技能,更是功德无量的事。5年多来,义务宣讲科普心肺复苏这件事,在福医二院急诊科形成了良好的风气,不断有新的伙伴加入,团队从七八人发展到目前的40多人(固定讲师6人、示范志愿者40多人,均为该科医护人员)。

  手把手指导学生如何操作心肺复苏

  典型教案

  重视宣教 教科书式抢救成美谈

  在谢文莉的宣讲课件里,多年前泉州各媒体纷纷报道过的“中山公园救人事件”,成为典型教案,“每场必讲,这是一场教科书式的抢救”。

  事情发生在2016年11月10日,当晚8点多,一名29岁的三明小伙子在泉州市区中山公园锻炼时突然人事不省、心跳骤停,正好也在公园锻炼的福医二院的医生护士们发现后,立刻上前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当晚8点55分,小伙子被转送医院急诊科。经过1小时10分钟的不间断抢救,当晚9点35分,小伙子有了心跳,并于次日凌晨恢复了意识。

  当晚在事发现场率先对小伙子进行抢救的,是曾参加过急救培训学习了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的黄以森,福医二院麻醉科主任医师何荷番、重症医学科护士涂宛玲发现后,立即参与到救助中,轮流跪地为小伙子进行心肺复苏按压,正在跑步的福医二院神经外科护士郭黎明、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郭春玲也加入抢救队伍。他们5人后来被授予“鲤城区见义勇为先进群体”荣誉称号,救人事件成为美谈。

  “长期以来,我们医院对急救知识的宣教工作十分重视,在院内经常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谢文莉说,他们科室自发组成宣讲团以来,也得到了医院的大力支持,给了他们更多的动力。“我们的宣讲是纯公益的,不收费。谢文莉说,2020年起,团队考虑在院内开设固定的培训班,面向社会招募学员,如此一来,宣讲的对象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科普效果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东南早报记者 林志安 通讯员 王财元 曾婧琦 文/图)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