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身边好人 > 正文
63年党龄退休党员吴天乙:抢救复兴“非遗”剧种打城戏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09 责任编辑:林婕 黎灵寿
  “牢记党员初心和使命,用一生来坚定不移地传承发展打城戏。”
  ——市文旅局退休老党员 吴天乙 党龄63年
  出生在打城戏世家的吴天乙,8岁时就开始参加父辈戏班——“兴源班”的演出。“我那时候演的是童角,主要是和大人完成一些杂耍的动作。”吴天乙说。
  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让吴天乙对打城戏有着极深的热爱。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跟随父辈辗转参加了“小兴源班”“泉音技术剧团”以及1960年成立的“泉州打城戏剧团”,并于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不幸的是,1968年,剧团因文革被解散,打城戏从此销声匿迹。
  “作为泉州知名的地方剧种,打城戏虽然停演许久,但其悠久的文化底蕴,一直备受海内外文化人士关注,当时有许多海外学者为了了解打城戏专门找到了我。”回忆起复兴打城戏的缘由,吴天乙记忆犹新:“我记得1988年,美国的戏剧家理查德·谢克纳就专门来家里找过我,英国牛津大学的汉学家龙彼德也是我家的常客,他们都一直鼓励我要克服困难抢救传承打城戏。”
  然而,那时候打城戏已经停演了20多年,许多演员都已年过半百,另谋他业,没有演员也没有剧团,要抢救谈何容易?“可是再不抢救,这个宝贵的地方剧种可能就此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时任泉州市提线木偶剧团副书记、副团长的吴天乙痛定思痛,决定辞去职务,在与同样是打城戏演员的妻子黄莺莺商议后,决定抵押自己的房产,筹措资金组建泉州打城戏剧团,重振打城戏风光。
  复兴之路可谓困难重重。首先是传统剧目、音乐的记录整理就花费了夫妻俩大量的精力;其次是重新购置演出物资,召集打城戏的老演员;最大的困难还是没有场地。“因为我们剧团是民营性质自负盈亏,剧团的场地没有保障,我们跑遍了整个市区,最后在市郊笋浯村防洪堤外的露天舞台搭建了简易宿舍、办公室作为剧团团址,条件十分艰苦。”吴天乙说。
  一系列的困难并没有难倒吴天乙。在他的带领下,剧团终于在1990年2月成立,重新招收演员、学员后,经过半年多的培训,于1990年8月首次演出。此后剧团发展十分迅速,先后受邀参加了“中国南戏暨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天下第一团”展演等,短短两年内,在全市演出超600场,观众达130多万人次。后来他们更是应邀参加“第12届伊朗国际传统戏剧节”“第十一届中日韩戏剧节”等国际展演,收获了国内外观众的好评。
  “虽然在抢救、保护、传承、发展打城戏的一路上,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作为党员,我依然会坚定信念,尽我所能,将这个‘非遗’艺术传承好、发扬好。”吴天乙说。(泉州晚报记者 郭雅莹)
相关报道
中共泉州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泉州文明网版权所有
东南网 技术支持
京ICP备10031449号
投稿邮箱:qzwmw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