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20200630331775059960.jpg
72岁村医走村入户 为乡邻健康不舍昼夜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10-13 责任编辑:黎灵寿 王娇榕

72岁的刘明水,50多年来兢兢业业,为乡邻诊病服务,近日他入选了“中国好人榜”。

  72岁,不少人会选择在家颐养天年,逗逗孙儿,也有人仍坚守岗位继续发光发热,就像南安罗东镇新明村的刘明水,作为村里唯一一家卫生所的村医,他已坚持为村民服务了50多年。在今年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他与一双儿女并肩“逆行”抗疫。日前,中央文明办发布的2020年2月至7月“中国好人榜”,刘明水榜上有名。面对此殊荣,他表示:“所做的都是一名医生该做的,荣誉让自己倍感珍惜并将一如既往坚守岗位。”

  医者

  不管夜多深 有病人来就看诊

  刘明水所在的新明村卫生所位于大路边,是住家也是诊所,刘明水的卧室靠着路边,窗户很低。深夜,需要看病的村民只要轻敲窗户,刘明水就会立即起身。诊所门口,摆放着茶水、糖果等用品,茶桶上贴着“爱心奉茶站”字样。走进诊所里,刘明水和儿子刘剑灿正为几位村民看病、配药,墙上挂有“光荣之家”“文明和谐家庭”“情系家乡 无私奉献”等牌匾。

  “明水真是个好人、好医生。不管我们多晚敲窗,他都立即起床看诊。”60多岁的黄阿姨是新明村人,几年前她的爱人半夜身体突感不适,连话也说不出来,家人赶紧跑到诊所叫人。已入睡的刘明水很快穿好衣服,戴上药箱跑到黄阿姨家。“老伴当时情况很危急,幸好与明水家住得近。”黄阿姨称,除了她老伴,她小姑子的爱人三四年前中风,若有伤风感冒或其他不适,只要一叫,刘明水就会上门看病。

  “头昏脑热上医院要挂号、排队看病,再排队拿药,很麻烦,刘明水在村里行医,方便我们整个村。”前来看脚伤的刘阿伯也插进话来。刘阿伯说,刘明水的医德好,除了本村村民,其他村的村民不方便到诊所来,刘明水也会上门给人看病;对于家庭困难的,常常不收费;大伙到他这里可以免费测量血糖血压。

  抗疫

  奔走在一线 携手儿女共同抗疫

  村干部刘柳鑫告诉记者,新明村是罗东镇的人口第二大村,全村人口近8000人,外出返乡人员较多。在今年年初的疫情防控期间,作为村里唯一一家卫生所的村医,同时又拥有退伍军人、共产党员身份的刘明水自发义务投入一线防控工作中。从大年初二起,不管刮风下雨,他每天都进村入户为居家医学观察人员测量体温、检查身体,并做好跟踪随访和信息上报。“中国共产党员不会说‘不’,作为村医,我应该走在一线。”刘明水说,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走几十户,走访完回到卫生所就要核对、记录当天的检查信息,并汇总表格上报驻村工作队,丝毫不敢懈怠。

  受父亲的影响,刘明水的儿子刘剑灿也选择做村医,女儿刘剑敏在福建省立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已将近20年。疫情防控期间,得知村里竞新小学防疫物资紧缺,他们二话不说,将卫生所储备的25瓶酒精、2支红外线耳温计、40公斤消毒液捐献了出来,全力协助校园防疫。

  “女儿临走才跟我们说要去武汉,作为父母内心肯定不舍,但是她是医护人员,这是使命。”刘明水说,2月13日,女儿作为省立医院支援医疗队成员出发前往武汉,并迅速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尽管外孙女才刚满周岁,女儿的公公患病卧床行动不便,婆婆也体弱多病,但疫情就是命令,作为医生,女儿到最需要的地方,他坚决支持。

  心声

  只是做了该做的 会珍惜荣誉尽心服务

  “上了‘中国好人榜’,是后来镇村干部告诉我的,我很珍惜这个荣誉。当村医50多年了,一路走来,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刘明水告诉记者,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他参加合作医疗村卫生员培训,之后参军也是当卫生员,退伍回到村里就一直当村医至今。作为医生,只要病人有需要,再晚的夜,他都会起来看诊。

  刘明水说,村民小病小痛,在卫生所他能给解决的,都会尽心尽力医治,实在没法的,就建议患者到医院去。每天早上他6点就开门,工作到晚上10点左右,把卧室搬到诊所边上,方便半夜有需要的患者。(东南早报记者 陈小芬 吴嘉晓 通讯员 黄景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