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身边好人 > 正文
福利院里的“特殊妈妈”用母爱照亮孤弃儿童人生路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05-07 责任编辑:黎灵寿 王娇榕

轻轻地为孩子擦脸

  有这样一群“特殊妈妈”,她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照顾着一群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用真心和母爱呵护着孩子们的成长,她们就是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在5月10日母亲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泉州多家社会福利院,探访这群“特殊妈妈”繁琐艰辛的工作日常,倾听她们的内心声音,近距离感受这份特殊的母爱。

  “妈妈”的日常

  福利院里的“妈妈”们每日做着哪些工作呢?记者走访了3家福利院,跟踪采访了“妈妈”和孩子们的日常。

无自理能力的孩子需要喂饭

  从婴儿养到少年 见证孩子一路成长

  3个多月大的小昂睁着大眼睛,躺在育婴床上。临近中午,54岁的保育员卓晟治温柔地把小昂抱到臂弯里,用已经试好温度的奶瓶喂他奶粉。小昂今年1月20日被送到南安市社会福利中心,成为这里最小的孩子。这个时间与他一同进餐的,还有另外24个孩子。

  在另一个稍大的房间,保育员李丽丽和郭春晖正在给患有脑瘫、唐氏综合征、肢体残疾等疾病的孩子们喂饭。孩子们不跑不闹,乖乖地坐在椅子上。喂完这些孩子,她们还要给卧床的孩子喂饭。52岁的“炊事员”周玉珠也过来帮忙,娴熟地一勺一勺地喂给孩子吃。“几位保育员阿姨都在中心工作了10年以上,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感情,孩子们很听她们的话。周阿姨来中心也有9年了,除非家里有事需要请假,全年无休,日复一日地为孩子们做好每一餐。”被孩子们称呼为“妈妈”的南安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李惠琼说,该中心2008年筹办,一转眼12年过去,不少“元老级”工作人员都还留在这儿,她们如“妈妈”一般将孩子们从婴儿养到少年,见证孩子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目送他们被领养进入新家庭生活。

  背着孩子们去上学 耐心进行课后辅导

  在该中心一楼食堂,“班长”小国招呼几个孩子围着餐桌一块吃饭,一边吃一边聊着上午网课的事情。午饭后休息一会儿,他们将集中在教室里写作业。“中心有9个孩子上学,小国和另外5个孩子上小学一二年级,聋哑的小伟等3个孩子上特教学校,15岁的娜娜上初中,其中只有3个孩子是健康儿童。”李惠琼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送孩子们上学也是中心的一项重要任务。小芳全身和脸部长满脓疱疹,再冷的冬天也只能穿拖鞋,因为袜子可能粘住疱疹脱不下来。保育员每天早晨需要花半个小时为她挤出脓水、清理创口、抹上药膏。吃完早餐,驾驶员吴质达开车载着孩子们去上学。小龙非常喜欢读书,抄课文总是最认真的那个,但因为疾病,只能踮着脚尖一瘸一拐走路;出生时仅1.3斤的早产儿小芬双腿长度不同,走路也不稳。吴质达和中心老师背着、搀着他们进入学校。孩子们上学期间可能发生突发情况,福利中心一接到学校老师打来的电话就会立刻赶过去。吴质达23岁时在中心当驾驶员,工作7年了,24小时住在这里,随时待命。

  放学后,还需要辅导功课。“孩子们的智力与正常孩子不同,我们的老师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来辅导。”李惠琼说,一道简单的题目反复教都不会,老师着急,其实孩子更着急。因此孩子们但凡有些许进步,他们都会给予鼓励和奖励。他们还通过任命班长、副班长、小组长、图书馆馆长等职位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

  熟悉孩子行为习惯 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凌晨时分,泉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二楼宿舍区,孩子们都已安然入睡,保育员苏秀良突然听到几声叫喊,她立刻从睡梦中醒来,朝着发出怪声的小峰跑去,只见小峰身子偏斜一边,双手握拳正在抽搐。

  苏秀良立刻反应过来,小峰癫痫又发作了,她立即上前将他放平、掐人中,并阻止他咬舌,几个动作一气呵成。随着她的不断安抚,小峰渐渐恢复平静。随后,苏秀良手脚麻利地帮他换上干净的衣服,这些对照顾了小峰7年的她来说,已经驾轻就熟。

  今年42岁的苏秀良担任保育员已有7年,中心里的孩子都亲切地叫她“姐姐”。泉州市社会福利中心2006年成立,主要接收3岁至16岁有智力障碍的孤弃儿,更小的弃婴仍由各区(县、市)福利院接收。

  “小峰是1997年进来的,我刚来时碰上他第一次发病吓了一跳。中心每天有一名医生值班,当时立即进行了救治。这些年来,小峰坚持吃药治疗,病症没有加重,只是时不时还会犯病。”她告诉记者,中心的这些孩子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智力障碍,他们的行为习惯我们必须熟练掌握,这样遇到突发状况才知道该如何应对。

  今年疫情暴发后,为了照顾好院里的100多名孩子,晋江市育婴院自今年正月初十开始实行全封闭管理,30余名保育员留在院中坚守岗位,与孩子们同吃同睡,近3个月不曾回家。

带着孩子们玩游戏

  “妈妈”的收获

  在“妈妈”照顾孤弃儿童的漫长岁月中,有辛勤付出,也收获了很多感动和幸福。

  用各种方式“写信” 表达对“妈妈”的爱

  今年4月中旬的一天,李惠琼和同事李彩娥吃完午饭回到办公室,意外地在各自办公桌上发现了一封信。信封由A4纸做成,封面分别写着“写给妈妈的”和“写给a yi的”。给李惠琼的信里写道:“亲爱的妈妈,你非常美丽,特别温柔……我爱妈妈我的好妈妈……”文字下方画着一颗大大的心,里面写着“妈妈你要健健kang kang”。写给李彩娥的则是:“a yi您和妈妈特别的好……祝你健健kang kang”,文字下同样画着一颗大大的心。这两封信均是上二年级的小国写的。

  “那天上午,小国站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我们批评了他,告诉他靠电视太近对眼睛不好,必须站远一些。”李彩娥感慨地说,没想到小国不仅知错就改,还给她们写信。当时看完信,眼眶都湿润了,“孩子们慢慢长大,体会到我们的良苦用心,尽管挨了批评,但知道我们是爱他们的。”

  李惠琼回忆道,那天下午,她开心地与其他孩子分享了这两封信,“这是我今天收到的最好的礼物。”让她始料未及的是,当天下午和隔天,她又陆续收到好几封信。信里有孩子画的水彩画,画里的彩虹下,妈妈牵着小女孩小英的手;有用红笔画的简笔画,上面写着“我最爱妈妈”;有一张画满彩虹、小鸟、太阳、闪电、小草的铅笔画,是不会写字的小芬的杰作;还有一张叠起来的纸,打开一看才发现中间有颗爱心,这是脑瘫儿小龙用剪刀剪出来的;聋哑儿小伟则叠了一个小盒子,写着“我们妈妈”……

  李惠琼动容地说:“你把孩子当成什么样,他们就会成为什么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最质朴的爱。”

  孩子在不断进步 身上都有闪光点

  泉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的孤弃儿童患有脑瘫、唐氏综合征、智力障碍等不同疾病,但在苏秀良眼中,每个孩子都在不断成长进步,他们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聊起孩子们,苏秀良如数家珍,她说,11岁的小海是中心里年纪最小的孩子,特别机灵可爱,常常抱着她撒娇;“班长”小梅虽然不会说话,但总是帮忙照顾其他孩子,有孩子吵架,她也会去劝架;脾气有点小暴躁的小柱,有时候会主动承担洗碗的任务……

  “每个孩子都纯真善良,每当有好吃的零食,彼此之间都会分享,看到他们每天这样快乐地生活,我内心感到很满足。”苏秀良由衷地说。

  “妈妈”的感谢

  福利中心的孩子们不仅每日得到“妈妈”的精心照料,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也时常捐款捐物,给予这些孤弃儿童很多帮助和关爱。对此,“妈妈”们有说不完的感谢。

  改扩建福利机构 让孩子生活得更好

  记者从泉州市民政局儿童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科获悉,据不完全统计,泉州目前有孤儿总数700人,其中福利机构孤弃儿童246人、社会散居孤儿454人;儿童福利机构12家,其中市级福利机构1家,县级福利机构10家,民办机构1家。

  为了不断满足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泉州民政部门大力推进儿童福利机构设施建设,新改扩建了泉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新址)、泉港区儿童福利院、惠安县社会福利中心、永春县儿童福利院、台商投资区综合社会福利中心等5所,占地面积共计180亩、建筑总面积近11万平方米。

  泉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泉州市儿童福利指导中心主任王慧琴介绍,泉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新址)位于清源山下,目前已经竣工,即将开始装修,未来孩子们将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今年春节前夕,爱心人士给孩子们带来礼物。(市社会福利中心供图)

  社会各界关爱 捐款捐物嘘寒问暖

  今年春节前夕,市社会福利中心迎来了一批批特殊的“家人”——众多爱心单位与爱心人士前来探望,为孩子们送上牛奶、纸尿裤、面包零食、衣服、玩具等春节礼物,陪孩子玩游戏,给他们带去温暖。

  晋江市育婴院院长许秀端表示,平时就有很多爱心人士和单位捐款捐物,今年第一季度,院里共收到个人和单位的爱心捐款共计10万余元,还有不少爱心物资,包括大米、蛋糕、纸尿裤、牛奶、水果、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除了来自各界源源不断的爱心物资和善款,也经常有志愿者和社工到儿童福利机构帮忙。“2015年起,市社会福利中心通过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每个月社工们都会组织各类手工、绘画、DIY美食等特教课,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王慧琴介绍,平时许多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到中心探望,今年春节前夕,泉州师院附属丰泽小学、丰泽区第八中心小学的小志愿者也来到中心,与孩子们一起互动玩游戏。

  赋予儿童“谢”姓 望他们懂得感恩

  “南安市福利中心自创办以来,持续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关爱和帮助,”李惠琼说,他们不仅捐赠奶粉、衣服、纸尿裤、学习用品等,还帮助中心装修图书室、完善相应书籍等。不少志愿者也常来看望孩子,如南安艺彩美发店的理发师从2012年6月开始,每个月都会到中心帮孩子们理发。“我们给孤弃儿童赋予了‘谢’姓,其中蕴含感谢、感恩的含义,希望孩子们懂得感恩。”她说。

  “妈妈”的期盼

  问及福利中心“妈妈”们的期盼,孩子们“健康”“开心”是她们共同的答案。苏秀良说:“孩子们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就足够了。”南安市社会福利中心工作人员洪达娜说,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未来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也希望,大家能以平常心看待这些孩子,不要因为他们是孤儿或者有残疾就歧视他们,呼吁社会多一些包容,多给他们关爱保护。

  记者了解到,虽然儿童福利机构内绝大部分都是无自理能力的脑瘫、唐氏综合征儿童,但还有少部分健康或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儿童,目前他们正在普通学校或特教学校上学,儿童福利机构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他们上特教课创造条件。

  采访中,多位保育员表示,希望社会上有爱心单位、企业与福利机构对接,提供一些简单的实习岗位,为这些孩子增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社会融合度,让他们与平常人一样走向社会、融入社会。

  一位长期关注孤弃儿童的爱心人士吴先生建议,保育员日常工作很辛苦,疫情期间她们坚守岗位加班加点,可以考虑适当提高保育员群体的待遇。

  (泉州晚报记者 王丽虹 陈灵 通讯员 陈宏祥 文/图(除署名外))(文中孤弃儿童均为化名)

相关报道
中共泉州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泉州文明网版权所有
东南网 技术支持
京ICP备10031449号
投稿邮箱:qzwmw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