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身边好人 > 正文
白宝义:妙手仁心 医者本色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04-11 责任编辑:黎灵寿 程兴华

白宝义

  在安溪县龙门榜头村有位老中医,名字叫白宝义,今年75岁,行医已50余载,在本地及周围乡邻口碑相传。

  医者仁心 

  白宝义出生于缺医少药的年代,知道农民看病难,从小立志当一名医生。20岁那年,他与龙门当地有名的医师施五洲学医,白天临床侍诊、晚上读相关医书。老师要求严格,每天都要背诵《医学三字经》《汤头四性》《濒湖脉学》《医学心悟》等中医名著。如今,50多年过去,这些书籍很多章节他都还能背上来。

  五年后,白宝义当上乡村医生。在长期临床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精于脉理、平脉辨证,通过“切脉”便可知七八成的病情,在治疗脑出血后遗症、产后胃炎、甲肝、妇女疾病等有独到之处,每天平均有30多个患者前来就医,附近乡镇甚至远至同安,都有人慕名而来。

  “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收红包、不卖假药。这是我给自己定下的规矩。”白宝义说,中医的医德讲究医者父母心,这其实就是中医文化的体现。对于前来求医问药的病人,无论贫富,都是一视同仁,他从不收出诊费,有时还倒贴。正在看病的邻村村民苏理芬告诉记者。乡亲们称赞他,不但有回春妙手,更有医者仁心。

  “现在,中医在农村的普及度远远不够,中医‘挣钱少’是一个直接原因,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和推广中医。”如今,应是享受天伦之乐的白宝义,仍坚持坐诊。他最大的愿望是让中医在农村发挥更大作用。

  热衷国学 

  白医生不仅医术高明,其文化素养也令人仰慕。《出师表》《陈情表》《滕王阁序》《赤壁赋》《岳阳楼记》等经典名篇背得滚瓜烂熟、一字不差。他习惯用闽南话吟诵出来,听后感觉更有一番特别的韵味。他说,他的古文水平得益背书,后来,再读医学典籍,轻松自如,悟性大长。中医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又是一门有关社会人文科学,学中医,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早时医书《易经》《内经》《难经》《伤寒》《金匮》等都是文言文,要研读经典医书,就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才把医书读熟读烂,理解意思。”

  白宝义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不少诗引起人们的共鸣。有些诗作经常在《安溪报》等报刊上发表。如他写的《怀师》“绿水蓝溪枉自悠,缅怀夫子记心头。循循善诱岐黄授,默默耕耘春夏秋。乐理精通弦管妙,悬壶济世四方求。春风大雅能容物,未报深恩涕泪流。”曾在县卫校当过教师的张锦彬告诉记者,在他所认识的乡村医生中,像白老医生这么喜欢文学的很是少见。他与白医生成了忘年交,两年前他结婚时,白医生还亲自为他题诗,写冠头联,并在他的婚礼上为他吟诵。

  中医药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承载着浓重传统文化气息并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它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和滋养。它具有独特理论体系、丰富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正所谓医道相通、医儒相通、医易相通。这也许是白医生热衷国学的原因吧。(安溪报记者 洪金示)

相关报道
中共泉州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泉州文明网版权所有
东南网 技术支持
京ICP备10031449号
投稿邮箱:qzwmw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