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图片 > 正文
两岸12位弟子泉州叩祖 海峡“拜师礼”别开生面
来源:泉州晚报 发布时间:2024-03-12 责任编辑:程兴华 林杰

众弟子行礼

林文荣和众弟子合影

林文荣展示提线木偶技艺

  昨天上午,一场传统的收徒拜师仪式在泉州市区通政巷苏廷玉故居举行。海峡两岸12名偶戏弟子齐聚泉州叩祖,拜著名提线木偶表演艺术家林文荣为师。泉州市文化名人陈日升作为特邀“见证人”,与众多泉州文艺界代表以及新闻媒体记者一起见证了这一别开生面的海峡“拜师礼”。

  “指”上非遗,“掌”中乾坤。泉州文艺界人士认为,这一跨越海峡的“拜师礼”,是两岸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和深入的见证,也是泉州非遗传承人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木偶艺术薪火相传的见证。

  跨越海峡传承技艺 

  12名偶戏弟子泉州拜师 

  苏廷玉故居里,戏棚中央的红帷幕上写着“内簾四美”四个大字,两侧是高度概括木偶艺术特色的对联“顷刻驱驰千里外,古今事业一宵中”,幕前摆着香案,桌上摆放着傀儡戏祖师爷,案桌左右两侧各设一椅,一侧为林文荣准备,一侧为陈日升准备。

  在庄严的木偶戏“相公踏棚仪式”后,拜师仪式正式开始。在主持人的宣读和引导下,林文荣和陈日升分别就座,12名偶戏弟子面向林文荣行三跪九叩礼。跪叩礼后,弟子代表轮番上前,向林文荣敬献拜师帖,赠六礼、猪脚面线鸡蛋、拜师礼品、牌匾等,并向师傅敬奉了茶水。行礼完毕后,师徒在拜师证书上签名并盖印。

  参加拜师仪式的12名弟子跨越海峡两岸,包括金门傀儡戏剧团团长蔡远进,石狮市传承高甲戏剧团团长林世忠,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戴勋、曾丽环、李煜琪、张耀华、杨耀鑫、张育淳,长期在北京“老舍茶馆”里表演木偶的何雪兵,福建青年木偶剧团主理人黄江毅,深圳市木偶艺术剧院艺术总监洪金雕,以及台湾台北不贰偶剧剧团团长郭建甫。他们年纪最大的56岁,最小的27岁。大家跨越海峡、齐聚泉州,期盼将提线木偶戏这一世界级非遗项目发扬光大。

  一生有三个“不完” 

  木偶大师盼徒弟坚守传承 

  出生于1948年的林文荣,自1961年入泉州木偶剧院演员训练班,1964年到泉州木偶剧院一团实习,后拜国际木偶大师黄奕缺为师。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文荣精通传统提线木偶各行当的表演、唱念技艺以及提线木偶的组装制作,从业生涯屡获专业大奖,多次晋京献演,并赴法国、瑞士、德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深受中外专家和观众赞誉,为泉州提线木偶艺术传承作出巨大贡献,其事迹在《中国戏剧家大辞典》《中国人才大辞典》上均有收录。

  “我演了60多年的木偶戏,已经和木偶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演木偶、做木偶、教学生。”林文荣告诉记者,他这一生有三个“不完”:装不完的木偶、演不完的戏、教不完的学生。

  在林文荣看来,提线木偶作为福建民间艺术领域的一朵奇葩,形象完整,除了感谢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艺术,还要感谢几代老艺人对木偶技艺的不断完善。因此,对于拜师仪式,他直言:“我非常激动和开心,希望我的徒弟们将来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台湾弟子慕名而来 

  为两岸文化交流点赞 

  “这些年来,我曾无数次对老师说希望可以拜师,但一直没能找到好时机。这次终于能正式拜师,我非常高兴,感觉有了真正的‘名分’!”金门傀儡戏剧团团长蔡远进说,2008年他就慕名而来,跟着林文荣学习提线木偶戏,十几年间往来金门和泉州数百趟。

  蔡远进说,他的父亲也是一名木偶演员,作为“木偶二代”,他曾一度对金门和泉州两地提线木偶戏的差异感到困惑。“两岸戏剧同源,金门的木偶戏来源于泉州,但因为两地曾中断往来,金门部分木偶戏的资料流失。”为此,2008年蔡远进专程来泉州“取经”,这一学就是16年。“提线木偶戏的线功很多,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我认为很值得,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这么好,我们要坚定地传承下去!”

  台湾台北不贰偶剧剧团团长郭建甫师从林文荣多年。2013年,年仅22岁的郭建甫在创办台北不贰偶剧剧团两年后,来到泉州学习提线木偶戏。“我每年来一两趟,每次学习一两周。除了学习线功,还学与木偶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郭建甫认为,泉州提线木偶见证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和深入。“这次的拜师仪式让我很感动,我将不负先生的谆谆教诲,做好文化传承。”

  “我们共同见证了传承的力量!”出席拜师仪式的福建民间文学交流中心研究员、闽南语作家洪泓表示,传承不只是一群人、一代人的事,传承聚合了几辈人的力量,“我们要注重传承,守好非遗‘厚家底’,培养更多‘守艺人’”。(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张素萍 通讯员 周琼琼 文\图)

相关报道
中共泉州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泉州文明网版权所有
东南网 技术支持
京ICP备10031449号
投稿邮箱:qzwmw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