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文明网 > 评论频道 > 文化科教
“课间圈养” 何时休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1-04-19         责任编辑:林婕 黎灵寿

  不知何时,课间跳绳、跳房子、踢毽子、打弹珠等儿童游戏在校园内消失了,除了体育课,操场上看不到学生跑跳的身影,不少学校课间10分钟鸦雀无声。“学生课间活动的最大半径:教室外的过道” “孩子在教室里一坐一整天,见不到阳光”……家长们呼吁: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让他们能出教学楼玩耍。(4月14日《半月谈》)

  课间休息10分钟,是学校为了转换课程、缓解学生老师的上课疲劳而设定的特殊时间,也是孩子们非常盼望的时间,大家可以做游戏、活动身体,找好朋友聊聊天、去操场上走走跑跑,利用好了这10分钟时间,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中,尤其是在青少年近视高发、学习压力大的当下,课间活动10分钟可以起到防治近视、调节身心、改善学生体质的有效作用。

  然而,“比体育老师更卑微的,是没有课间10分钟的孩子”,不少学校以强调纪律为名,想方设法让好动的小学生安静下来,只许喝水上厕所,不能出教学楼玩耍,美其名曰“文明休息”。有的学校甚至让人感觉不像是学校,鸦雀无声,孩子感觉像是在坐牢。课间圈养成为教育痛点。

  正是活蹦乱跳的年纪,却被一整天关在笼子里,违背了教育规律,粗暴地阻止了少年间游戏交友的权利,有损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文明休息”还要求对每个班级进行评比,一旦发现某班学生追逐打闹,大队部就给该班级扣分,就等于是损害了班集体的荣誉。孩子们被施加了无形的压力,便自觉地不再嬉戏打闹。活泼好动的孩子,在课间竟然不能下楼“撒个欢”,被各种理由禁锢在课堂中,实在让人可怜。

  当然,学校之所以普遍采取“课间圈养”方式,也是有着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同时对力量控制能力弱,磕磕碰碰是常事。默许孩子课间嬉戏打闹,无疑将大大增加意外发生的概率。而一旦学生发生意外,无论学校是否有责任,都必须承担管理不善的责任与赔偿,尤其是对于现在一所动辄上千人的城市小学来说,学生校内安全管理的确是个大难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指导下,为了避免“孩子出事,家长闹事,给自己找事”,严格限制课间活动范围、活动强度、静悄悄的课间休息10分钟便成为校园常态。

  针对“课间圈养”这一教育难点,我国北京、上海、湖北等多地出台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从法律层面对事故各方责任进行了严格界定,为校方管理松了绑,也为纠正“课间圈养”开了个好头。然而,牵涉其间的责任主体复杂而多元,恢复孩子们正常的课间休息游戏时间,让学校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地方,还是能锻炼身体、结交朋友、活泼游戏的好课堂,则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及全社会全力应对。(斯涵涵)

更多>>原创时评
欢迎投稿:qzwmwp@163.com      制作:泉州文明网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