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20200630331775059960.jpg
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王耀国:超负荷工作 一切只为病人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07-21 责任编辑:黎灵寿 王娇榕

  福医大附属二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耀国获评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超负荷工作 一切只为病人

获评省道德模范的王耀国

  他是爱岗敬业的表率,每年参加、指导心血管介入手术1000多台,以超负荷的工作量具体诠释什么是“一心扑在工作上”。他是无私奉献的楷模,经常穿梭于本地和外地十多家医院之间,倾心帮教同行。他还是热心公益的典范,每年利用休息日到各地参加义诊或公益讲座20多场次。他所有的行动,只因他秉持“一切只为病人”的坚定信念。他叫王耀国,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主任医师。近日,他荣获第六届福建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称号,是我省医疗卫生系统唯一获此殊荣者。

  爱岗敬业 每年参与指导手术逾千台

  王耀国出生于南安洪濑四都,由于家庭条件不好,父母身体欠佳,上小学时,他在母亲房间的抽屉里发现了一些药瓶,懂事后才知道母亲患的是“肺病”。带着探究的心理和父亲的愿望,1985年高考他填报了福建医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科工作,从住院医师逐步成长到主任医师。

  “一心扑在工作上”是对他最贴切的写照,不管是休息时间还是节假日,不管是中午还是晚上,他经常因抢救急危重病人而持续奋战在病床边。为了让远道而来的病人都能看上病,门诊拖班一小时以上是常有的事。他每年参加、指导心血管介入手术1000多台,最多的一天参与的手术达到26台,经常是从下午开始到第二天凌晨4时一直奋战在手术室。

  一位93岁高龄的老伯,因心源性脑缺血和心衰症状发作而反复住院,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应该安装心脏起搏器,但老人体质差、年龄大,家属担心手术有风险。经王耀国等医生反复劝说,家属才同意为患者手术。这例手术,是当时泉州起搏器植入最高龄的病例。

王耀国经常深入基层开展义诊

  私奉献 助推多家医院建设胸痛中心

  为了让高危胸痛病人得到及时、高效的救治,王耀国积极推进本院胸痛中心建设,该中心在2017年9月份一次性通过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这个团队每年完成急诊冠脉介入手术300多例,挽救了众多急危重心肌梗死病人的生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为了提高胸痛病人的区域协同救治水平,他带领团队先后与泉州市急救中心、石狮市医院、晋江市医院、德化县医院、南安市医院、安溪县医院等十几家医疗机构签订胸痛区域协同救治协议。他还利用节假日,先后到宁德闽东医院、漳州市医院、南平市医院、光前医院等医院指导胸痛中心建设。

  在长期实践中,王耀国意识到,只有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公众的急救能力,才能拯救更多生命。为此他积极开展急救健康知识宣教,每年在《泉州晚报》《东南早报》等新闻媒体发表健康教育宣传文章数十篇,积极主动到机关、企业单位、高等院校、社区等作急救知识和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为群众传授防病治病知识。

  热心公益 一年开展义诊讲座数十场

  尽管工作繁忙,但王耀国总是见缝插针利用周末或晚上的业余时间积极组织、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他到石狮市、南安市等多个村镇举办义诊和健康教育讲座,同时参加医院和社会团体组织到永春、洪濑、惠安、罗溪等地的义诊;积极参加石狮市医院、兴贤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对口帮扶活动;带队到宁夏青铜峡市人民医院、光泽县医院、顺昌县医院、将乐县医院开展对口帮扶活动。仅2018年,他参加这样的公益活动就达20多场次,用自己精湛的医术服务社会。

  因为怀着一颗医者仁心,王耀国随时随地都不忘自己救死扶伤的天职,时刻准备着向患者伸出援助之手。去年3月28日,他和同事搭乘厦航前往北京出差。机上一位40多岁的女乘客突发急病症状,情况危急。听到空乘广播后,王耀国二话不说,赶到患者身边实施救治,并很快使患者转危为安。他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博得机上空乘人员和乘客的交口称赞。

  公而忘私 为病人缺席自己生日宴会

  由于常年一心扑在工作上,王耀国坦言“对家人实在亏欠得太多太多”。他经常答应家人一起吃顿家常饭,却因日常工作和随时的急诊手术而一连爽约好几天。而一次生日宴会的缺席,是他“亏欠账本”中重要的一笔账。他生日当天,家人早早在一家餐馆订了餐。就在大家其乐融融欢聚一堂的时候,寿星却被一通电话叫走了。原来,一名心肌梗塞的危重病人急诊,需要他火速增援。他只好让家人过了一个缺少主角的生日宴会。

  有一次周末,他陪家人逛街,又因急诊而把家人独自搁下。他曾连续在门诊和手术室“陪”着求诊患者,却无法陪伴在高考前发烧的儿子身旁。实际上,他对自己亏欠也不少。由于常年作息不规律,他的低血糖症状越来越明显,身边常备的牛奶或含糖饮料便成了他救治自己的“良药”。他常说:“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认真负责任是应该的。自己的付出算不了什么,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泉州晚报记者 吴志明)(受访者供图)